在談及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的時候,常常會提及「投注差」。「投注差」是指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的差額。按現行有關外債管理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借用的外債規模不得超出其「投注差」,即外商投資企業借用的短期外債餘額、中長期外債發生額及境外機構保證項下的履約餘額之和不超過其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的差額。
關於「投注差」,我國外匯管理局有明確的規定:300萬美元以下的註冊資本是十分之七,即210萬元。投資總額300萬美元以上至1000萬美元的註冊資本至少是投資總額的二分之一。所以外商企業通常選擇210萬美元註冊資本,則投資總額420萬美元。即企業可向境外貸款(包括向母公司借款)210萬美元。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至3000萬美元,其註冊資本至少占投資總額五分之二。其中500萬美元註冊資本,投資總額在1250萬美元以下。投資總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註冊資本應占三分之一。
關注「投注差」
為何在國家嚴格的外債監管之下,它依然能洶湧入境?
相關人士分析:「國家對中資企業的外債規模和金融機構的的境外借款,控制是非常嚴格的,幾乎沒有空子可鑽。但是外商投資企業的借款卻要寬鬆和容易得多。」
這裡,主要得益於「投注差」管理。
《外債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舉借的中長期外債累計發生額和短期外債餘額之和應當控制在審批部門批准的項目總投資和註冊資本之間的差額以內。在差額範圍內,外商投資企業可自行舉借外債。這個差額就是「投注差」。
正是由於「投注差」的管理,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舉債大開方便之門。外匯局遼寧省分局的調查顯示,多數企業都充分利用了「投注差」,一次性全額借入外債,從而最大限度地取得了套匯和套利的收益。
虛增項目投資總額、擴大「投注差」額度,就是其中重要一招。
某外商投資事務咨詢公司的總經理告訴記者:「在合同上做大項目總投資,這樣做的非常多。」
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總額由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和國家商務部審批,上述人士稱,出於地方招商引資和引進外資的考慮,他們都樂見利用外資規模超過以往。
而這也正是當前的外匯管理工作中,較難協調的問題。
另外,由於「投注差」的計算辦法,對短期外債計入的是「餘額」,而對中長期外債計入的是「累計發生額」,所以企業為擴大實際外債可用規模,多採用借入短期外債的辦法。這導致「短期外債」急劇增加。
外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07年末,短期外債餘額2200.84億美元,增加364.56億美元,增長19.85%,占外債餘額的58.91%,再次刷新歷史新高。
而國際一般經驗認為,短期外債占比在20%-25%之間屬於比較安全的範圍,但我國已遠超警戒線。短期外債管理,已經成為當前外匯管理中「一個令人頭疼的事」。
在短債劇增的同時,投機資本也乘虛而入。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新增1539億美元,其中貿易順差和FDI合計為688億美元,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剩餘851億美元的不明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熱錢」。
外管局相關人士認為,外商投資企業短債的急劇增加,不僅加大了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而且在大量結匯的情況下,增加了外匯儲備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增加了貨幣政策操作難度。應當考慮對「投注差」的管理有所改進。
他認為,「投注差」的管理,不僅使外資企業在境內借款上「享受了超國民待遇」,而且「對資金流入的管理非產薄弱」,而這直接衝擊了當前從緊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
外資企業手頭資金緊缺的時候,為了降低融資成本,很多外資企業會選擇外匯貸款。並加之當前美元匯率持續下跌,人民幣不斷升值,外資企業從海外市場借入美元之後換成人民幣,到期時候再用人民幣償還美元貸款,這樣外資企業僅僅靠匯率波動就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這就導致了許多外資企業更願意從海外市場上獲得外債融資。「投注差」很好的限制了外企外債的規模,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漏洞。
由於投注差中規定中短期外債是以餘額計,而中長期外債是以發生額來計算的,因此為了能鑽投注差的空子,在華的外資企業更願意借入短期外債,這就導致了國內短期外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外資企業借入中長期外債後會佔用掉投注差的額度,而短期外債卻是可以用餘額進行計算,因此許多企業就循環借入短期外債,借了新債還舊債,充分利用餘額計算的規定,這也是導致目前國內短期外債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