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污染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變應原等污染水、氣、土壤和視頻,影響生物產量,危害人類健康,這種污染稱為生物污染。
水、氣、土壤和食品中的有害生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屠宰、食品加工廠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和人畜糞便,以及大氣中的飄浮物和氣溶膠。其中主要含有危害人與動物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病原菌、寄生蟲,引起創傷和燒傷等繼發性感染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可引起呼吸道、腸道和皮膚病變的花粉、毛蟲毒毛、真菌孢子等大氣變應原。這些有害生物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病原性、人和生物的感受性以及環境條件三個因素。
空氣中的微生物多數是借助土壤以及人和生物體傳播,或借助大氣飄浮物和水滴傳播。地面的微生物、大氣中飄浮的微生物均可進入水中而污染水體。鄰近城鎮的水體,含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卵較多。海水中病源菌比淡水少,但海濱、港口因接納污水,常含有病原菌。水生生物中常帶有致病菌。魚的受污染部位主要是口腔、鰓、胃、腸和排泄腔。土壤中分佈最廣的是腸道致病性原蟲和蠕蟲類。有的寄生在動、植物體內,有的通過土壤穿透皮膚進入人體,有的病毒也可通過土壤使人感染。有些微生物如結核桿菌,可在乾燥細小的土壤顆粒中生存很長時間,以後隨風進入空氣,再被人畜吸入而引起感染。土壤的生物污染不僅可引起人畜疾病,還能使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
生物污染可分為4類:
一是黴菌,它是造成過敏性疾病的最主要因果關係;
二是來源來自植物的花粉,如上面提到的懸鈴木花粉;
三是由人體、動物、土壤和植物碎屑帶領帶的細菌和病毒;
四是塵 螨以同貓、狗和鳥類身上脫落的毛髮、皮屑。
防止生物污染必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要嚴格控制污染源;加強對病原生物在環境中傳佈途徑的研究,以便採取適當的方法(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進行防治;還要注意工業的合理佈局以及生產過程的消毒和檢驗措施(如植物種子的消毒浸種、拌種、有機肥料的無害化處理、食品生產的嚴格衛生檢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