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檔汽車是指採用自動波(自動變速器)的汽車,它能根據路面狀況自動變速變矩,駕駛者可以全神貫地注視路面交通而不會被換檔搞得手忙腳亂。自動檔車經常被人們當成是不需要任何駕駛技術的傻瓜車。其實,自動檔汽車雖然省去了離合器踏板,使駕駛變得更加簡單輕鬆,但若操作不當,也會增加自動變速器的故障發生幾率,而正確使用自動變速器,不僅可以延長變速器的使用壽命,還可以降低油耗。
自動檔一般都有P,R,N,D,3、2、1這些檔位。
P,停車檔
R,倒車檔
N,空檔
D,行車檔
3、2、1指強制把變速器限制在某一檔以下,比如3就是把變速器強制限制在3檔以下。
汽車自動波常見的有三種型式,分別是液力自動波(簡稱AT)、機械無級自動波(簡稱CVT)、電控機械自動波(簡稱AMT)。目前轎車普遍使用的是AT,AT幾乎成為了自動波的代名詞,因此著重介紹AT是極有必要的。
一、液力自動波(簡稱AT)
結構與手動波相比,液力自動波(AT)在結構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動波主要由齒輪和軸組成,通過不同的齒輪組合產生變速變矩;而AT是由液力變扭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變矩。其中液力變扭器是AT最具特點的部件,它由泵輪、渦輪和導輪等構件組成,直接輸入發動機動力傳遞扭矩和離合作用。
泵輪和渦輪是一對工作組合,它們就好似相對放置的兩颱風扇,一颱風扇吹出的風力會帶動另一颱風扇的葉片旋轉,風力成了動能傳遞的媒介,如果用液體代替空氣成為傳遞動能的媒介,泵輪就會通過液體帶動渦輪旋轉,再在泵輪和渦輪之間加上導輪,通過反作用力使泵輪和渦輪之間實現轉速差就可以實現變速變矩了。由於液力變矩器自動變速變矩範圍不夠大,因此在渦輪後面再串聯幾排行星齒輪提高效率,液壓操縱系統會隨發動機工作變化自行操縱行星齒輪,從而實現自動變速變矩。
輔助機構自動換檔不能滿足行駛上的多種需要,例如停泊、後退等,所以還設有干預裝置,即手動撥桿,標誌P(停泊)、R(後退)、N(空檔)、D(前進),另外在前進檔中還設有「2」和「1」的附加檔位,用以起步和上斜坡之用。由於將其變速區域分成若干個變速比區段,只有在規定的變速區段內才是無級的,因此AT實際上是一種介於有級和無級之間的自動變速器。
AT的優點是不用離合器換檔,檔位少變化大,連接平穩,因此操作容易,既給開車人帶來方便,也給坐車人帶來舒適。但缺點也多,一是對速度變化反應較慢,沒有手動波靈敏,因此許多玩車人士喜歡開手動波車;二是費油不經濟,傳動效率低變矩範圍有限,近年引入電子控制技術改善了這方面的問題;三是機構複雜,修理困難。在液力變扭器內高速循環流動的液壓油會產生高溫,所以要用指定的耐高溫液壓油。另外,如果汽車因蓄電池缺電不能啟動,不能用推車或拖車的方法啟動。如果拖運故障車,要注意使驅動輪脫離地面,以保護自動波齒輪不受損害。
二、機械無級自動波(簡稱CVT)
CVT採用傳動帶和可變槽寬的棘輪進行動力傳遞,即當棘輪變化槽寬時,相應改變驅動輪與從動輪上傳動帶的接觸半徑進行變速,傳動帶一般用橡膠帶、金屬帶和金屬鏈等。CVT是真正無級化了,它的優點是重量輕,體積小,零件少,與AT比較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油耗較低。但CVT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就是傳動帶很容易損壞,不能承受較大的載荷,只能限用於在1升排量左右的低功率和低扭矩汽車,因此其自動變速器的佔有率僅為4%以下。
三、電控機械自動波(簡稱AMT)
AMT在機械變速器(手動波)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主要改變手動換檔操縱部分。即在總體傳動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加裝微機控制的自動操縱系統來實現換檔的自動化。因此AMT實際上是由一個機器人系統來完成操作離合器和選檔的兩個動作。由於AMT能在現生產的手動波基礎上進行改造,生產繼承性好,投入的費用也較低,容易被生產廠接受。AMT的核心技術是微機控制,電子技術及質量將直接決定AMT的性能與運行質量。據悉我國今後的汽車自動波國產化將重點發展AMT。
自動檔車的開法之初級:
首先,推不動檔位桿時千萬別用力,99%以上的可能是你做錯了什麼。比如,SO車的桿下面有一拉桿,拉上它才能從P檔拉出或推入P檔。在Polo上,是拇指位置的按鈕,需要按下。千萬注意,設這機關是為了防止誤操作,什麼行駛中推入R檔或P檔這些萬分危險的動作!
1. 停車時必須掛P檔並拉手剎。這裡停車是指較長時間停放,人可能離開車輛。
2. 發動機只有在P和N兩個檔位可以點火。而且,因為第一點,停車後重新啟動時,必定在P檔。一般發動機點火前也無法掛其他檔。
正確的點火動作:
2.1. 把鑰匙轉1(或2)格;儀表盤上許多燈亮,此時車內的電腦開始自檢(相當於PC的啟動),同時,油泵開始工作。幾秒鐘以後,各燈熄滅。根據車的不同,有的燈點火以後才會熄滅。
2.2. 點火。
2.3. 等發動機怠速下降並穩定,水溫表指針開始動以後,踩下剎車,掛D檔,鬆手剎。
2.4. 松剎車,走。
上面點火過程同樣適用於手動檔的車,只是手動檔的車必須踩離合點火。
如果你認為環保或熱車燒掉的一點點汽油比發動機壽命更重要,請跳過熱車這一步。
3. 和電腦遊戲一樣,踩油門加速,踩剎車減速。
4. 遇見紅燈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時間停一停,踩剎車保持車靜止。松剎車起步。
5. 長時間停車,比如在鐵路道口等火車通過,或者清楚地知道這個紅燈時間很長;見第一點。因為選擋桿在行駛位置上,自動變速器汽車一般都有微弱的行駛趨勢,長時間踩住制動等於強行制止這種趨勢,使得變速器油溫升高,油液容易變質。尤其在空調器工作、發動機怠速較高的情況下更為不利。---長時間停車到底放P還是N好像從來沒有爭論清楚,在新浪我看見吵了快兩年,尤其是去年夏天,爭論的不可開交,最後也沒結論。反正我放P檔,前輪後輪一起鎖,再說,設計上停車就是P,反正沒壞處。)
6. 從D檔到P檔或R檔,或者從R檔掛到D檔之前(車庫裡可能需要這麼做),請確認車已經完全停下。
一句話,前進的時候一直放D檔;後退放R檔;停車離開的時候是P檔。
自動檔車的開法之中級:
首先,許多自動檔往往加速有延遲。當你踩下油門時,發動機轉速上升很快,但加速不快,這一般在半秒到一秒之間。然後,加速度迅速上升,顯得後勁很足。靈活掌握這一點,避免在市區剛加速就剎車;或者在高速上超車時萬事具備,只差加速度的窘境。
1. 沒事別用N檔。只有當:
1.1. 行駛中熄火,趕緊推進空擋重新點火,點著以後推進D檔開往修理廠。
1.2.發動機怎麼也打不著,需要別的車用拖車繩或者硬連接牽引的時候。掛N檔。
1.3. 千萬別象手動車一樣空檔溜車,除非你認為省那一點油錢比安全!!!和變速器的壽命重要。曾經見過一位拆過自動變速器的DX的文章,和手動變速器不同,如果你推到N檔,裡面許多類似離合器的連接要斷開。磨損比手動變速器推空檔大許多,而且這很容易燒壞變速器,因為這時變速器輸出軸轉速很高,而發動機卻在怠速運轉,油泵供油不足,潤滑狀況惡化,易燒壞變速器。
2. 在行駛時,如果你松油門,變速器往往會認為你想進入經濟(或曰省油)模式,這時,可能的話,變速器會自動升一檔。但是,變速器絕對不會像出租車司機那樣時速40已經到5檔了。所以,可能的話,注意一下一般變速器在什麼時候升檔。比如SO,正常時,如果在速度略大於20、40時松油門,會升檔。在市區道路,靈活使用油門升檔會降低油耗。
3. 在高速公路上超車時,手動檔的技巧之一就是降一檔。自動檔也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只是不那麼直接。
3.1. 先加速,或確定你車的速度和對方差不多或略快。需要的話變道。
3.2. 輕踩油門,松油門。
3.3. 重複一遍3.2.的動作。
3.4. 猛地踩下油門,注意,猛踩油門。你就會體驗到發動機的吼聲和推背感。爽!
我的經驗是,原來的速度太慢的話,要麼這個功能用不出來,要麼即使降了檔,超著也費勁。建議平時在沒什麼車的路上練習練習,避免到時候動作變形,油門是踩下去了,檔位沒降。
現在一般好的自動變速器都有記憶、學習功能,開的時間長了,你的習慣會被它接受,並體現到換檔的動作裡去的。
4. 前面講過,1、2、3檔是指變速器檔位被強制限制在XX檔以下。這和手動檔的概念不同。
4.1. 在上長、陡的坡道時,如果你掛在D檔,你可能會覺得變速器忙著換檔,一會升,一會降的。這時很傷變速器。應該剎車靠邊停下,掛1、2或3檔然後啟動。具體掛那個檔要看你的具體情況了。比如一般手排車2檔可以上去的坡,自動變速器一直在忙,那麼放在2檔上面應該沒錯。
4.2. 在下長、陡的坡道時,如果你掛在D檔,你可能需要一直用剎車控制車速;如果長時間頻繁使用剎車,剎車可能因為過熱而效率下降,這很危險;還有,許多山路沒有鋪柏油,石子路猛踩剎車更危險,即使有ABS。雖然Polo的前後盤剎散熱比較好,但用發動機控制車速並輔以剎車還是開這種路比較穩妥的方法。剎車靠邊停下,掛1、2或3檔然後啟動。上面一樣,參考手動檔車的檔位決定到底用幾檔。如果你不願意費時把車停下,可以用剎車減速,換進低檔,什麼時候換檔呢,同樣參考手動檔的車。比如手動檔的車一般這時處於2檔,那麼這個時候或者速度略低時進D2應該問題不大。
4.3. 注意,千萬不要在高速行駛中把檔從D推到1、2、3中的如何一個。如果你的變速器處於高檔位,強行推到低檔位,呵呵,我不用說,車車會讓你心疼,鬱悶一陣的。如果變速器損壞,那可屬於中修,4~5數的費用那!畢竟,PST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