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起源於16世紀的瑞士日內瓦。法國的一些經商的貴族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被驅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銀行家,歐洲的皇室高官們迅即享受了這種私密性很強的卓越的金融服務,開始專門服務於200萬美金以上的超級富翁家族。還有一說法,17世紀的歐洲貴族出外打仗,家中財產由留守的貴族代為管理,這些貴族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銀行家。總之,私人銀行起源於一種私密性極強的專門提供給貴族和夫人階層的金融服務。
其實,私人銀行從來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通俗的講,它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金融服務,是專門針對富人進行的一種私密性極強的服務,要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投資理財產品,要對客戶投資企業進行全方位投融資服務,要對富人及家人,孩子進行教育規劃,移民計劃,合理避稅,信託計劃的服務。
根據西方銀行業的服務分類,第一類是大眾銀行(Mass Banking),不限制客戶資產規模;第二類是貴賓銀行(Affluent Banking),客戶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上;第三類是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要求客戶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第四類是家庭辦公室(Family Office),要求客戶資產在8000萬美元以上.當然,各家國際性大銀行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要求的最低金融資產額度也略有不同,比如高盛對港澳地區私人銀行客戶設置的門檻是1000萬美元,HSBC的最低門檻是300萬美元,而UBS(全球私人銀行資產名列第一)對中國大陸客戶的離岸賬戶的金融資產要求僅為50萬美元。
私人銀行服務
私人銀行服務是銀行服務的一種,專門面向富有階層,為富豪們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的服務,一般需要擁有至少100萬美元以上的流動資產才可在較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或銀行中申請開設此類服務。私人銀行服務最主要的是資產管理,規劃投資,根據客戶需要提供特殊服務,也可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家族信託基金等方式為顧客節省稅務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私人銀行服務往往結合了信託、投資、銀行、稅務咨詢等多種金融服務。該種服務的年均利潤率可達到35%,遠高於其他金融服務。
此外通過私人銀行服務,客戶也可以接觸到許多常人無法購買的股票、債券等。而私人銀行服務的客戶們往往可以擁有投資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機會,並獲得許多優先購買IPO的機會。私人銀行服務最早由幾家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銀行提供,目前最大的私人銀行服務提供者是瑞士銀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銀行服務最發達的國家。此外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高盛、匯豐等著名金融機構也提供此類服務,美林公司是私人銀行服務贏利最高的企業。
要開設私人銀行服務客戶必須擁有至少100萬美元以上的流動資產,而一般而言客戶存入的資金介於200至500萬美元之間。許多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富豪往往需要使用超過1個私人銀行服務。
解密「私人銀行」
私人銀行業:服務豪門富賈
上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意大利,全國大約80%的財富掌握在大約20%的人手中。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的濫觴。
對於社會財富分配中80%「無足輕重的眾人(trivial many)」而言,掌控著社會大多數財富的豪門巨富們如何生活,又如何理財,總透著點神秘,缺乏想像力的大抵就會像蘇東坡筆下的窮措大一樣,除了「吃飽飯後便睡,睡了又吃飯」或是「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之外,實在想不出一旦「得志」後該當如何。
腰纏萬貫的富貴中人永遠都是商家熱捧的對象。早在19世紀初期,精明的日內瓦銀行家們就推出了專門針對富人的綜合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以保障富豪們的財產本金安全、投資獲益、並將盡可能多的財產留給後裔的需求。這些服務逐漸演進成為後來的「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業務。今天,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瑞士銀行界依然執世界牛耳。當年瑞士的私人銀行,頗有些流傳到今天,有些依然由當時的創始家族的後人們經營著。這倒給眾多的驚險小說作家們提供了靈感:精明而低調的瑞士銀行家,「不足為外人道」的神秘客戶,諸如名門望族的孤兒寡婦、黑手黨教父、第三世界國家的獨裁者、或是風流倜儻的國際間諜,等等,這些大概足以讓某些「無足輕重的眾人」想入非非上好一陣子。1999年,曾經一度是美國頂尖私人銀行家、已將自己創辦的利寶銀行(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出售給匯豐集團的猶太富豪愛德蒙·薩夫拉(Edmond Safra)在摩納哥自己的豪宅中死於非命。因為此前曾有謠言稱薩氏的銀行同俄羅斯黑幫有瓜葛,他的死引得形形色色的「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者們著實聒噪了好一陣子,後來證明這只不過是一起帶點黑色幽默味道的普通刑事案:一個護士為了漲工資,製造了一起假火災,只想給自己一個「表忠心」的機會,再順便嚇嚇東家,孰料火勢失控,風燭殘年的東家竟因濃煙窒息而死。
其實現實中的私人銀行並不像小說家說得那麼神秘、刺激,雖然私密性和獨佔性一直是私人銀行有別於其他金融服務的顯著特徵。作為銀行眾多業務中的一種,私人銀行服務通常由國際級金融機構提供,開戶門檻最低為50萬美元,面向金字塔頂端的富豪階層。私人銀行的服務場所一般設在金融中心的精華地段,位於甲級寫字樓的高端樓層。到訪的客戶總是在隨從的陪同下悄悄而來,乘坐直達目的樓層的電梯。這裡沒有華麗的門面,沒有精緻的壁飾與地毯,沒有美味的點心,也沒有笑容可掬的銀行職員站在門口對客人問好;這裡只有森嚴、隱密的小會議室,雅致的桌椅和異常安靜的空間。千百萬美元的大宗交易,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交易完成後,客戶便迅速離開。更多的時候,客戶根本不願露面,而是讓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專屬顧問登門拜訪。
跨國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強調資產管理能力,業務範圍廣,金融產品的複雜程度高,並按照客戶需求量身訂做。為贏得客戶青睞,私人銀行各顯神通,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幫助客戶管理龐大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債券、對沖基金和外匯等金融產品,提供併購案的建議及標的,幫助客戶購車、買房,打理他們的稅務,為他們的事業繼承以及子孫後代的財產問題出謀劃策;甚至還幫助客戶策劃慈善捐助、收藏鑒定,代表客戶到拍賣場所競標古董。一些富豪擁有多達10位私人銀行家為其理財。這類服務的回報自然很高。近年來,美國私人銀行的理財業務每年平均利潤率高達35%,年平均盈利增長12-15%,遠遠優於一般的零售銀行業務。
比較常見的私人銀行服務包括離岸基金、環球財富保障計劃、家族信託基金等。
離岸基金(offshore fund)也稱海外基金,是指基金資本來源於國外,並投資於國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基金。它的主要作用是規避國內單一市場的風險,幫助客戶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根據基金髮行公司註冊地以及計價幣種的不同,可以分為:由國外的基金公司發行、募集,通過在國內成立的投資顧問公司引進、由國內投資者申購的基金,這類基金註冊地在海外,特別是一些「避稅樂園」(tax haven),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馬恩島(the Isle of Man)、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等地區和國家,計價幣種也是各種外幣;還有由國內基金公司發行、募集資金,赴海外投資的基金。如果投資者有移民或子女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想把部分財產轉移到國外,離岸基金將是一種合適的財務工具,因為貿然把資金匯到境外,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遺症。不少國家的稅率很高(40-50%非常普遍),一旦資金進入到國外的銀行,將來做任何事都會牽涉到納稅的問題。所以,最好是先將資金放在離岸基金上,可以方便投資者作全球的資金調配以及實現最佳的避稅效果。
除了跨國界的投資安排,私人銀行還向客戶提供「環球財富保障計劃」。在海外免稅國家與地區成立離岸私人公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方案,有助於稅務和遺產規劃。其主要功能是持有外幣存款、證券投資、黃金、物業和土地等資產,如果配合境外成立的家族信託基金保障效果會更好。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客戶可以節省收益、利息和遺產的相關納稅支出,增加財務私密性,使財產免受法律審核與糾紛,避免政治與經濟動盪導致的房地產充公、沒收風險,自由支配財產,並且可以減少投資與融資的交易成本。離岸公司也可用於經商貿易。離岸國家與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穩定,法律制度健全;無須繳納當地稅,只須每年交少量的年費(因而被稱為「避稅樂園」);公司增資擴股、資產轉讓等重組手續簡便。以中國為例,如果是一個直接在國內成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當公司股東需要轉讓股份,改變股權結構的時候,按照目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有關規定,必須取得原審批機構的批准,手續複雜,耗時過長,也許獲得有關批准後,市場機會早已過去。但是如果轉讓手續可以在一個離岸公司完成,就無須經過國內有關部門的審批。
家族信託基金也是私人銀行保障客戶財富的有效方式。信託基金是委託人(客戶)將其財產所有權轉移至受托人(銀行)的法律關係,讓受托人按照信託契約條文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並管理委託人的資產(信託基金)。根據信託協議,受托人是財產的合法擁有者,必須根據管轄法律與信託協議的條款管理財產。基於受益人擁有信託財產的合法權利,並須對受益人負誠信責任,只有受益人可強制執行信託的條款。信託基金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委託人可按其特別要求制定信託協議的條款,特別是有關處理財產的條款。同時,信託基金保密性極高。受托人以其本人的名義負責信託的所有業務,使第三者無法得知委託人或受益人的身份。即使委託人(客戶)發生意外或因犯罪,資產被政府凍結,信託基金的資料仍受到保護,不會外洩。通常,信託與離岸公司同時使用可以更為安全。信託亦可取代遺囑,避免預立遺囑與遺囑認證程序的公開。此外,信託基金還可以成為安排後代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