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族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燈謎是寫在彩燈上面的謎語,謎語來源于漢族民間口謎,后經文人加工成為謎,它在中國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隱語“或“廋辭“。秦漢時則成為一種書面創作。三國時代,猜謎盛行。在宋代出現了燈謎。人們將謎條系于五彩花燈上,供人猜射。明清時代,猜燈謎在漢族民間十分流行。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燈謎
-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
中國
-
節日起源
來自口謎
-
節日活動
猜謎語、鬧花燈
-
節日飲食
湯圓
-
設定地點
無
-
設立機構
無
-
設定時間
元宵節左右
目錄 | 1基本介紹 2民間文化 | 3燈謎猜法 4主要規則 | 5基本謎格 6制作方法 |
---|
基本介紹
謎語在春秋時叫“言隱”、“隱語”、“廋辭”;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字謎”;在唐時叫“反語”、“歇后”;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時叫“地謎”、“詩謎”、“戾謎”、“社謎”、“藏頭”、“市語”;在元時叫“獨腳虎”、“謎韻”;在明時叫“反切”、“商謎”、“猜燈”、“彈壁”、“彈壁燈”、“燈謎”、“春燈謎”;在清時叫“謎子”、“謎謎子”、“切口”、“縮腳韻”、“文虎”、“燈虎”、“春謎”、“燈謎”。[1]
民間文化
民間謎語與燈謎不同,燈謎屬于文義謎,而民間謎語除了少量字謎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隱射的,因此,它屬于事物謎。它主要著眼于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等特征,運用擬人,夸張、比喻等手法來描繪謎底,從而達到隱射的目的。
它的謎底范圍比較窄,除了少量字謎以外,極大多數都是事和物、如動物、植、用物、人體器官、自然現象、人類行為等。
它的謎面往往是山歌體的民謠,以四句形式出現較多,講究押韻而有節奏,讀之可以瑯瑯上口,而且形象生動,便于口頭傳誦。[2]
由于民間謎語通俗易懂,故大多數都適宜少年兒童猜射。因此,有時也把民間謎語稱作兒童謎語。自古以來,謎語由于其謎體不同,所以時代的厥稱亦有所變化。
燈謎猜法
拆字法
亦稱字形分析法,或增損離合法。它和會意法一樣、是燈謎猜制兩大法門之一。

燈謎設格,始于明代,最初曾有揚州馬蒼山的所謂“廣陵十八格”之說,經過清代三百余年的演變和發展,謎格種類不斷增多,花樣不斷翻新,名稱竟達數百種之多。盡管有許多謎格由于制謎者很少使用,已無形中被淘汰,但流傳至今的謎格仍有一百幾十個。
謎格過于繁雜,使人很不容易掌握。故在制謎實踐中,不少謎格因名異而法同被合并,還有些謎格本是矯揉造作,隨意設立,毫無實用價值,也應摒棄。實際上目前在各地燈謎活動中普遍使用的只不過二十多格。這二十多格中又數卷簾、秋千、徐妃、求凰四大格運用最為廣泛。
常見燈謎有三十五種謎格:
秋千格、卷簾格、掉頭格、蕉心格、掉尾格、上樓格、下樓格、雙鉤格、蝦須格、蠅頭格、蜂腰格、展翼格、燕尾格、蜻尾格、碎錦格、鼎足格、徐妃格、折巾格、摘遍格、放踵格、只履格、折履格、梨花格、白頭格、粉頸格、玉帶格、粉底格、亥豕格、求凰格、遙對格、抵銷格、玉版格、紅豆格、重門格、探驪。
謎格分類詳情參見:謎格
制作方法
(圖)書海燈謎會
字謎、人名謎和地名謎的制作方法
一、會意法
按照字本身所表明的意義,用提供線索的辦法制成謎語。如字謎“下是在上邊,上是在下邊,不是在上邊,生就在下邊”-謎底是“一”。又如“風平浪靜”-寧波等。
二、離合法
把某個字的形狀筆劃,或者一部分結構分開,然后又巧妙地組合起來。如“你一半,我一半”謎底“伐”。
三、誤會法
利用漢字一字多義,或者特殊形狀,故意在詞意上設置障礙,使人產生誤會。如“指東說西”謎底“詣”。
四、象形法
按照某字的字形,制成謎面。如鍋子炒黃豆,兩顆掉到鍋外頭(打字一)-心。
五、置換法
巧妙地把某字的一部分去掉,而用另一字或另一字的一部分換進去,使之成為一個新字。如:挖掉窮根巧安排(打字一)-竅。
六、別解法
利用漢字一字多義或形狀、字音上的某些特點而制成的謎。如:坐船規則(打數學名詞)-乘法。
七、反射法
根據某一字的意思,從反面去制作謎面。如:無一死亡(打生物學名詞)-共生。
八、分扣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因而可以把某一字分成若干部分,按照每一部分包含的意思,使之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制成謎面。如:立春時節雨紛紛(打一字)-泰。雨紛紛就是沒有太陽(日)只有(水)。
九、剔除法
把一個字的某部分或某些筆劃,用含蓄的詞句把它剔掉,使之成另一個字。如:干涉(打一字)-步。
十、隱藏法
用生動、巧妙的詞句把謎底隱藏在謎面之中,使人通過思索才發現。如:金銀銅鐵(中國一地名)-無錫。
(圖)書海燈謎會
物謎的制作方法
一、直描法
謎面通過比喻、狀物,直接描寫物的形貌、動態、本質和作用,只抓住其中一點,加以渲染,使猜者一時不易捉摸。如:一朵芙蓉頭上戴,錦衣不是剪工裁,雖然不是英雄漢,唱得千門萬戶開-公雞。
二、象形法
抓住事物形態特征,并把它和相似的事物聯系起來,制成謎面。如: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花生。
三、反比法
按事物的形態特征,從反面去構思造象;但這種事物必須是能進行反比的。如:不是桃樹卻結桃,桃子里面長白毛,到了秋天桃子熟,只摘白毛不摘桃-棉花。[3]
四、矛盾法
利用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的不同方面,采用對比方法來描述。如:一家分為兩院,弟兄姐妹眾多,多的要比少的少,少的反比多的多-算盤。
五、類比法
借用好多不同的事物,來描述某類事物的特征。如:大姐用針不用線,二姐用線不用針,三姐點燈不干活,四姐做活不點燈(打四種小動物)-蜜蜂、蜘蛛、螢火蟲、紡織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