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祝(Zhù)姓出處有四種說法,一說出自姬姓,為黃帝之裔;一說出自己姓,祝融之后;一說以官職為姓;還有一說出自他族改姓。祝姓發源于今山東長清,如今,祝姓在全國分布較廣,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祝
-
外文名稱
Wish
-
讀音
Zhù
-
出處
姬姓,為黃帝之裔
-
分類
姓氏
目錄 | 1姓氏源流 2得姓始祖 3遷徙分布 | 4歷史名人 5近代名人 6當代名人 | 7郡望堂號 8祝姓宗祠通用聯 |
---|
姓氏源流
祝(Zh#249;)姓源出有四: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黃帝之裔。據《元和姓纂》、《新唐書#183;宰相世系表》
等所載,黃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東省長清東北祝阿故城),后來就有了祝國,子孫以地為氏。
源流二
出自己姓,祝融之后。據《元和姓纂》所載,祝融之后有以官職命姓者。遠古時候有位火神叫祝融,是一位氏族首領。源流三
以官職為姓。據《姓譜》、《路史》所載,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孫以官為氏。又遠古時,巫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官職很高,稱為巫史,或者稱為祝史。遠古時以官職為姓的習慣,祝史的后代,往往繼承官職,并世代姓祝。源流四
出自他族改姓。據《通志#183;氏族略》所載,北魏叱盧(吐缶)氏之后有祝姓;清朝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等之后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為圖騰的麻打息氏族漢姓為祝;今滿、瑤、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
軒轅。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又稱有熊氏,因長居姬水,改姓姬。初為軒轅氏部落首領,在坂泉(在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二為一。經并肩協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子孫在周武王時封于祝,遂產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后有祝姓,而祝融亦為黃帝后裔,故祝姓尊黃帝為祝姓始祖。遷徙分布
祝姓發源于今山東長清,西周、東周兩代祝姓除繁衍于其發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漸進入今陜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亂未果而逃奔溫邑(今河南溫縣)。春秋時,鄭有大臣祝聃、祝款,衛有大臣祝佗。表明鄭(今河南新鄭)、衛(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間地)兩地已有祝姓人。西漢時有齊(今山東)人祝午,漢中南鄭(今屬陜西)人祝龜,九江(今屬江西)人祝生。表明此際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東漢時祝姓名人有尚書令祝諷,侍御史祝王晉,九真太守、長沙臨湘人祝良,光祿大夫、中山盧奴(今河北定州)人祝恬。這些史實說明,此際之祝姓已成為北方名門著姓之一,并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太原兩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故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為其郡望堂號的。當然,此際的社會動蕩,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際出了位婦孺皆知的祝英臺,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后,特別是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之后,造成今中原一帶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陜西越秦嶺進入四川。在此際,雍州始平(今陜西興平)人祝欽明入朝為相。是祝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兩宋時期,祝姓在北方趨于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卻日熾日昌起來。其中祝諮丘由單州城武(今山東成武)徙居滑州韋城(今河南長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縣)徙居建寧崇安(今屬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屬湖北)遷居歙州。此際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廣東者。明初,山西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山東、陜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葉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臺謀生。清初,兩湖之祝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兩省之祝姓約占全國漢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七。
安微太和縣西北部有祝姓村莊48個,系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下遷來的5兄弟繁衍開來的。
陜西也有祝氏后人,商洛,西安都有分布,商洛市洛南縣洛源鎮祝氏家譜記載明代末由洞庭湖遷徙而來,現有約一二百人,當代字輩有“萬”、“幫”、“建” ,現存家譜6本有幾本已經遺失。
歷史名人
祝融
帝顓頊的孫,名重黎,為高辛氏火正。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命重黎殺而不盡。帝以庚寅日殺重黎,以其弟吳回代重黎,復居火正為祝融,遂平共工氏。后世祀為火神。祝午
西漢齊人,齊王劉襄的郎中令。呂后死后,其親屬欲作亂。祝午獻計給齊王,將瑯邪王誘騙到齊國,而盡發瑯邪國之兵。祝恬
中山盧奴人,東漢大臣。初任司隸校尉,后遷光祿大夫、司徒。祝嘉
浙江省秀水人,字明甫,號西澗,清代詩人、畫家。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會試屢不中,閑門力學。善畫梅,工詩。有《西澗詩鈔》。
祝英臺
東晉會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游學三年。后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臺已許配他人,遂郁悒而終。次年,英臺出嫁過山伯墓,其臨墓慟哭,墓地忽裂,遂與山伯同穴。宰相謝安上奏朝廷,封為義婦冢。祝欽明
京兆始平(今陜西省興平)人,唐代大臣。中六經科選,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同宰相),歷刑部、禮部尚書,后以崇文館學士卒。祝象器
宋代五經博士。樂善好施,名聞州郡。家財萬貫,幾乎有州郡的一半,時稱“祝半州”。祝可久
信州鉛山(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名士。立功邊陲,官至貴州刺史。父亡后歸隱山林,樂于行義事,與弟祝可大共建鄉校,士林稱之。祝夢熊
衢州江山(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大臣。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因得罪權臣韓 胄,被貶職。后被農民起義軍所殺。祝世祿
江西省德興人,明代學者。萬歷進士,官至尚寶司卿。為耿定向高足。有《祝子小言》、《環碧齋小言》、《環碧齋詩集》等。祝允明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出身背景
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己未(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后辭職回鄉。

他精于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祝允明的父親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個月就去世了。
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歲。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歲時已經離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時是很不幸的。
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晚號天全,蘇州吳縣人。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后來因迎英宗復辟有功,委任為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都很通。書法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時很有書名。
個人著作
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 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祝世昌
遼陽(今屬遼寧省)人,明末清初將領。原為明將,后降后金(清),隸漢軍鑲紅旗。入關后,授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祝維誥
浙江秀水人,清代詩人。舉人出身,官內閣中書。工詩,有《綠溪詩稿》。祝德麟
浙江海寧人,清代官吏、詩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御史,以言事不合黜歸。工詩,以性靈為主。有《悅親樓詩鈔》。近代名人
祝洪財
祝洪財:山東省臨朐縣人士。祝大椿
江蘇無錫人,清末資本家。怡和洋行及上海電氣電車有限公司買辦。開設源昌號,經營煤鐵五金,兼營輪船運輸,航線遠至新加坡、日本,又經營房地產。從1888年起,獨資開辦源昌機器碾米廠、機器繅絲廠、機器五金廠,合資興辦華興機器面粉公司、公益機器紡織公司等。工業資本總額達一百萬元,男女工4000余人。當代名人
祝世鳳
簡介祝世鳳(1905-1978.02),湖北省麻城縣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后,參加

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隨軍渡江入贛,歷任九江軍分區司令員、九江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江西省軍區干部部副部長、部長和江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等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0師29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四方面軍第3l軍93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91師276團政治處主任。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后任新四軍第4支隊8團營政治教導員,挺進團政治委員,淮南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2師5旅13團政治委員,第5旅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鄂豫皖、川蘇區反“圍剿”、古城集、張家樓、周家崗等戰役戰斗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
任延邊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旅政治部主任,警備1旅政治部主任,吉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江西軍區九江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49年,隨軍渡江入贛,歷任九江軍分區司令員、九江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江西省軍區干部部副部長、部長和江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等職。
任江西軍區九江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江西軍區干部部副部長、部長,江西省軍區第二副政治委員。
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8年2月13日因病在九江逝世,終年73歲。
榮譽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 榮獲二級八一勛章
3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4 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祝炎
祝炎(1903-1933),江西省德興縣人。1910年7歲時入私塾,后考入德興縣高等小學。1923年考入芝陽師范。1925年6月經方志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5年夏赴南昌從事革命活動。8月與方志敏同赴弋陽縣,以教書為職業,開展革命工作。同年冬參加“弋陽青年社”。并任旭光義務小學和貧民夜校代理校長。1926年秋回德興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2月建立中共德興縣支部,任支部書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1月參加方志敏在弋陽窖頭召開贛東北5縣黨員聯席會議,后協助方志敏領導弋橫暴動。弋橫暴動第4路大軍,向弋陽縣城周圍發展,進至馬王坡村時,陷敵重圍,遂趕往營救,不幸在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祝光燾
祝光燾(1904-1932.2),浙江省建德縣人。1922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學師范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5年上海“五#183;卅”慘案后,積極參加反帝愛國、聲援上海工人斗爭的活動,并利用暑假走村串戶宣傳和募捐,支援上海罷工工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秋進入浙江省地方自治學校。1929年秋任分水(今桐廬)第二區(畢浦)區長,組織農會,恢復和建立中共農村黨的組織。1930年4月積極籌備參加7月舉行的建德農民暴動。同年8月任中共永安區委書記,繼續準備畢浦地區農民暴動。同年10月暴動失敗,身份暴露遭捕。1932年2月,病死獄中,犧牲時28歲。
祝自清
祝自清(1898-1933.3),湖北省蒲圻縣人。出生于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1905年7歲啟蒙讀書,后到羊樓洞就讀。雖出生富貴之家,但對貧富不均的舊社會頗多訾議。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6年4月在共產黨員侯矩芳的幫助下,秘密參加農協會,發動貧苦農民與土豪劣紳作斗爭。1926年北伐軍攻克武漢后,農民協會公開,楓橋農協會建立,當選為執委。1927年參加鄂南秋收暴動,9月下旬率農軍埋伏在名山牛奶沖,活捉了縣保安大隊的7名偵探,將其全部處決。
土地革命時期,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108團一個營和縣保安大隊配合反動民團,向楓橋等蘇區反撲。根據中共蒲圻縣委指示,與徐敬之等黨的干部轉移到沔陽峰口、汊河口等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2月返回蒲圻,在隨陽山、望夫山等地發展黨的組織。5月中共蒲圻縣委成立,任縣委宣傳部部長。1930年5月,湘鄂贛邊特委作出“紅五月暴動”計劃,和汪子霞一道指揮鄂南赤色游擊隊發動了益陽橋、高橋沈家之戰,攻打了茶庵嶺一個“清鄉”中隊,參與了煙竹坡起義。還在小柏汪家土地咀痛擊了縣里派來的“清鄉”隊,取得很大勝利。1931年1月13日,協助汪子霞發動了林坑之戰,消滅敵兩個排,繳槍70余支。1931年12月,中共蒲圻中心縣委改組,任組織部部長兼中共崇陽縣委書記。1932年7月,蒲圻蘇區大部分失陷,受中共蒲圻中心縣委的指派,到崇陽八斗山另辟根據地。8月去參加中共湘鄂贛省委第二次黨代表會議,省委認為鄂南蘇區失敗,是蒲圻中心縣委犯了逃跑主義的錯誤,將蒲圻參加會議的全體干部關押審查。1933年3月,以“改組派”罪名被錯殺于江西萬載,時年3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追認為革命烈士。
祝家銀
祝家銀(1906-1929),湖北省長陽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7年任長陽縣桂花園鄉蘇維埃政府秘書。曾在馬鞍山、曉麻溪、養泉嶺等地發展農會組織,發動貧苦農民起來同當地土豪劣紳進行斗爭,并參加了該地的三次戰斗。1929年5月6日被捕后,敵為要他交出紅軍名單及文件,對其進行嚴刑拷打,慘無人道地逼他赤身背著裝有炭火的鐵箱游街,并捆在木樁上用柴火燒其赤腳,又灌辣椒水,一刀刀地割舌頭。他忍著劇痛,怒視敵人,一言不發,終于被折磨得昏死過去。敵人見從他口里得不到任何所需的東西,將他亂刀砍死,犧牲時23歲。
祝列克
祝列克(1957-——),福建省福州市人。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插隊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1975年在福建省連城縣任生產隊、大隊干部,電廠工人。1977年考入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2年大學畢業分配到林業部科學技術司工作,歷任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長、199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科學技術司司長。其間,1983年至1984年到吉林省臨江林業局、松江林業局任副場長、副科長,1990年到英國牛津大學進修,1995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農業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1999年到中央黨校學習。2001年11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中共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
祝光耀
人物簡介
1968年畢業于中南林學院林學系。
1968年大學畢業后在廣東省博羅縣雞籠山林場勞動鍛煉,先后任縣農林水戰線、林業局技術員;
1976年至1981年,歷任湖南省酃縣(現炎陵縣)青石崗林場黨委辦公室主任、縣委辦公室干事、策沅公社黨委副書記、書記;
1981年至1986年,先后任湖南省酃縣副縣長、縣長、副書記、書記。
1986年至1993年,歷任國家林業部造林經營司副司長、司長、黨組成員;
1993年至1998年,任林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中國執委會秘書長。
1998年至2002年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2年至2006年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

2002年當選黨的十六大代表,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08年至2010年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秘書處秘書長
現任中國生態研究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法定代表人)
專著:《青山、綠水、藍天——人與自然和諧之路的探索與實踐》
祝善忠
人物簡介祝善忠,男,漢族,1953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
曾在江蘇省南通縣插隊;曾任北京電影制片廠翻譯;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亞非拉處導游、亞大部副經理;
歷任國家旅游局駐紐約辦事處主任,
國家旅游局旅游促進與國際聯絡司司長(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
2008年12月任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旅游促進與國際聯絡司司長,
2009年1月任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秘書長。
主要職責
黨組成員、副局長祝善忠,負責旅游對外、市場開發、信息化方面工作。分管旅游促進與國際合作司、綜合協調司、信息中心、駐外辦事處。
祝銘山
人物簡介祝銘山(1937.4.6-——),男,漢族,中共黨員,吉林省九臺縣人。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一級大法官。
196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1月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刑事審判庭秘書,曾漢周副院長的秘書。“文化大革命”中下放湖北省沙洋農場勞動。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
1983年9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
1985年后兼任全國法院干部業余法律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和《法律適用》主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
2002年8月任命為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0年參與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工作和中國法制重建時期有關審判工作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工作。主編有《司法侵權損害賠償》等書。
法學專著
中國法院訴訟文書教程/祝銘山 主編,2006-1-21版
租賃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6)/祝銘山,2005-4-1版
土地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2)/祝銘山,2004-9-1版
股東權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4)/祝銘山,2005-1-1版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6)/祝銘山,2004-9-1版
刑事司法賠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23)/祝銘山,2004-9-1版
不服行政處罰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22)/祝銘山,2004-9-1版
不服行政復議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21)/祝銘山,2004-9-1版
行政許可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20)/祝銘山,2004-9-1版
民政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9)/祝銘山,2004-9-1版
企業管理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8)/祝銘山,2004-9-1版
城市規劃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7)/祝銘山,2004-9-1版
行政賠償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6)/祝銘山,2004-9-1版
司法行政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5)/祝銘山,2004-9-1版
知識產權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4)/祝銘山,2004-9-1版
物價、統計、審計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3)/祝銘山,2004-9-1版
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行政類10)/祝銘山,2004-9-1版
醫療衛生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9)/祝銘山,2004-9-1版
資源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7)/祝銘山,2004-9-1版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6)/祝銘山,2004-9-1版
文化教育類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5)/祝銘山,2004-9-1版
稅務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2)/祝銘山,2004-9-1版
食品藥品安全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1)/祝銘山,2004-9-1版
交通運輸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8)/祝銘山主編,2004-9-1版
工商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4)/祝銘山主編,2004-9-1版
公安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3)/祝銘山主編,2004-9-1版
房產行政訴訟-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行政類1)/祝銘山主編,2004-9-1版
挪用公款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4)/祝銘山,2004-8-1版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2)/祝銘山,2004-8-1版
盜竊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6)/祝銘山,2004-8-1版
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祝銘山,2004-8-1版
妨害司法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9)/祝銘山,2004-8-1版
危害稅收征管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8)/祝銘山,2004-8-1版
非法拘禁罪.綁架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4)/祝銘山,2004-8-1版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6)/祝銘山,2004-8-1版
受賄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5)/祝銘山,2004-8-1版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5)/祝銘山,2004-8-1版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祝銘山,2004-8-1版
故意殺人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1)/祝銘山,2004-8-1版
金融詐騙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7)/祝銘山,2004-8-1版
合同詐騙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0)/祝銘山,2004-8-1版
擾亂市場秩序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9)/祝銘山,2004-8-1版
貪污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3)/祝銘山,2004-8-1版
故意傷害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2)/祝銘山,2004-8-1版
搶劫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5)/祝銘山,2004-8-1版
走私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祝銘山,2004-8-1版
詐騙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7)/祝銘山,2004-8-1版
強奸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3)/祝銘山,2004-8-1版
瀆職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6)/祝銘山,2004-8-1版
擾亂公共秩序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8)/祝銘山,2004-8-1版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1)/祝銘山,2004-8-1版
危害公共衛生罪(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0)/祝銘山,2004-8-1版
精神損害賠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3)/祝銘山,2004-1-1版
擔保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2)/祝銘山,2004-1-1版
運輸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1)/祝銘山,2004-1-1版
保險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0)/祝銘山,2004-1-1版
專利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9)/祝銘山,2004-1-1版
商標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8)/祝銘山,2004-1-1版
著作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7)/祝銘山,2004-1-1版
相鄰關系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6)/祝銘山,2004-1-1版
財產所有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5)/祝銘山,2004-1-1版
股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3)/祝銘山,2004-1-1版
承包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2)/祝銘山,2004-1-1版
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3)/祝銘山,2003-11-1版
肖像權.姓名權(名稱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4)/祝銘山,2003-11-1版
租賃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6)/祝銘山,2003-11-1版
企業改制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8)/祝銘山,2003-11-1版
委托代理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0)/祝銘山,2003-11-1版
企業破產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9)/祝銘山,2003-11-1版
反不正當競爭侵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1)/祝銘山,2003-11-1版
購銷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5)/祝銘山,2003-11-1版
管轄權爭議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7)/祝銘山,2003-11-1版
土地使用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0)/祝銘山,2003-9-1版
票據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9)/祝銘山,2003-9-1版
借款擔保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5)/祝銘山,2003-9-1版
房屋折遷安置補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8)/祝銘山,2003-9-1版
借款合同紛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2)/祝銘山,2003-9-1版
存單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6)/祝銘山,2003-9-1版
房屋租賃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7)/祝銘山,2003-9-1版
房地產合作開發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2)/祝銘山,2003-9-1版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1)/祝銘山,2003-9-1版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民事類)(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7)/祝銘山,2003-8-1版
勞動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8)/祝銘山,2003-8-1版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6)/祝銘山3,2003-8-1版
勞動保險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4)/祝銘山,2003-8-1版
學生傷害賠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0)/祝銘山,2003-8-1版
消費者權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3)/祝銘山,2003-9-1版
繼承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2)/祝銘山,2003-8-1版
離婚中的財產分割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9)/祝銘山,2003-8-1版
人身傷害賠償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3)/祝銘山,2003-8-1版
名譽權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5)/祝銘山,2003-8-1版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4)/祝銘山,2003-8-1版
婚姻家庭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祝銘山,2003-8-1版
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與法律適用)(11)/祝銘山3,2003-8-1版
勞動工傷事故保險與損害賠償(損害賠償理論與司法實踐/祝銘山 徐康平,2002-1-1版
中國刑事訴訟法教程/祝銘山,1998-2-1版
中國刑法教程--國家法官學院系列教材/祝銘山,1998-10-1版
祝春林
人物簡介
197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9月參加工作,遼寧省委黨校函授本科班行政管理專業畢業, 遼寧省委黨校大學學歷,副總警監警銜。
原公安部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督察長。
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公安文聯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委員。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工作履歷
1969.09——1974.08,遼寧省綏中縣革委會政工組干事、團縣委書記、縣委辦公室調研員,明水公社黨 祝春林--公安部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紀委書記、督察長、全國公安文聯主席。
1974.08——1978.07,遼寧省錦州市革委會農業組副組長、農業辦公室主任(其間:1977.12—1978.07在遼寧省委黨校學習)。
1978.07——1979.12,共青團遼寧省錦州市委書記。
1979.12——1986.10,共青團遼寧省委副書記(其間:1984.08—1986.07在遼寧省委黨校培訓班學習)。 1986.10——1989.07,中共遼寧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長。
1989.07——1991.01,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其間:1989.05—1991.12在遼寧省委黨校函授本科班行政管理專業學習)。
1991.01——1992.06,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兼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正局級)。
1992.06——1993.08,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兼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正局級)。
1993.08——1996.01,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
1996.01——2000.12,公安部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副部級)。
2000.12——2009.08,公安部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督察長(其間:2001.09—2001.11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學習;2007.05—2007.07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學習)。
1996年3月被授予副總警監警銜。
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全國公安文聯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委員。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太原郡:秦代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據《姓纂)記載: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孫因以為氏。
堂號
祝姓的主要堂號有:“懷星堂”、“太原堂”、“河南堂”等。祝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名列四子;號稱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年間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鐘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與文徵明、王寵為當時書家代表。著有《懷星堂集》等。下聯典指宋代江陵人祝象器,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他家世代以好善樂施聞名州郡,家產巨大,幾乎占郡中一半,當時人稱“祝半州”。
太原世澤;
火正家聲。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帝顓頊之孫祝融,為高辛氏火正。
儒風東被;
漢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朝人祝象器,世居江陵,后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下聯典指后漢人祝良性勇決,永和中日南徼外蠻反,李固薦為九真太守,單騎入賊中,曉以利害,降者數萬,嶺外復平。
儒風東漸;
威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183;祝仲榮,從朱松游,伊洛儒風,由是東漸。下聯典指東漢#183;祝良,單騎入蠻軍,曉以利害,降者數萬。
式昭纂慶;
方融嗣徽。
——祝欽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祝欽明《儀坤廟樂章》聯句。欽明,字文思,始平人。舉明經,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歷刑部、禮部二尚書。后為崇文館學士卒。
五言通用聯
草色和云暖;梅花帶月寒。
——祝世祿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祝世祿(約1602年前后在世)自題聯。世祿,字延之,號無功,鄱陽人。萬歷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有《祝子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六言通用聯
太原流傳一脈;科名中選六經。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祝姓望族居太原。下聯典指唐代祝欽明,中六經科選。
七言通用聯
關西夫子惜天下;江陵博士惠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祝萬齡,陜西咸寧人。累官保定知府。天啟中,魏忠賢毀天下書院,萬齡嘆息。其黨李魯生劾之。遂罷仕。崇禎初起知黃州,集諸生講學,時號“關西夫子”。下聯典指宋代五經博士祝象器,世順江陵,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生業幾有郡之半,時稱“祝半州”。
每離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1461-1527)自題聯。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生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弘治舉人,會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今江蘇南京)通判,未幾病歸。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尤工書法。與唐寅、徐真卿、文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紀》、《九朝野記》、《蘇材小篡》、《興寧縣志》、《懷星堂集》等。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撰揚州凝翠軒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受業文公,捷才倚馬;書宗懷素,走筆游龍。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儒祝穆受業朱文公(熹),以儒學昌其家,有《事文類聚前后續別》四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為“吳中四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