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工效學Ergonomics原出希臘文「Ergo」,即「工作、勞動」和「nomos」,即「規律、效果」,也即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果、效能的規律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是研究『人—機—環境』 系統中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係,為解決該系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一門技術科學。它以人—機關係為研究的對象,以實測、統計、分析為基本的研究方法。「機」的含義非常廣泛,不僅指機械,還包括了人直接接觸的各種器物和設施,在戶型設計中則主要指各類與人關係密切的建築構件,如門、窗、欄杆、樓梯等。而「人」的含義則不僅指人體尺寸,還包括了其他的人體構造和生理特徵問題。
人體工程學起源於歐美,始於工業生產活動,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把人體工程學的實踐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運用到空間技術、工業生產、建築設計中去。人體工程學聯繫到戶型設計,其含義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計測、生理、心理計測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環境之間的合理協調關係,以適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