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溫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胸滿腹痛,及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基本信息
-
規格
每丸重9克
-
劑型
丸劑(大蜜丸)
-
藥品類型
中藥
目錄 | 1來源 2異名 3組成 4病機 5辯證要點 | 6配伍特點 7用法 8功用 9臨證加減 10現代運用 | 11方歌 12主治 13用藥禁忌 14藥理作用 |
---|
來源
《傷寒論》。
異名
理中丸
四順理中丸(《備急千金要方》卷三)、白術丸(《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
人參 干姜 甘草(炙) 白術各9克
病機
中焦虛寒,運化失職,升降失常。
辯證要點
腹痛綿綿,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
配伍特點
溫補并用,而以溫為主。
用法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1丸,研碎,溫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熱,可加至3~4丸,然不及湯。
功用
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臨證加減
下痢甚,加茯苓、白扁豆;胸痹,加薤白、桂枝、枳實。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方歌
理中丸主溫中陽,甘草人參術干姜;吐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陽。
主治
理中丸
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胸滿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陽虛失血,小兒慢驚等。用于治療虛寒性胃脘痛,虛寒性泄瀉(急慢性胃腸炎),吐血、便血、肌衄(過敏性紫癜)、鼻衄、血崩、貧血,小兒慢驚風,黃疸、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病、術后膽汁過多,腎下垂、慢性腎炎、慢性盆腔炎等。
用藥禁忌
本方由辛溫燥熱之品組成,針對中焦虛寒而設,應用時應注意辨清寒熱真假,對于素體陰虛、失血之癥,不可使用。孕婦慎服。
藥理作用
主要有抗消化性潰瘍,改善胃腸運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免疫功能,調整腎上腺皮質功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提高基礎代謝等作用。
1.抗消化性潰瘍:理中湯能抑制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形成,保護胃粘膜,并有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分別用改良Okaba法和Shay法將大鼠造成醋酸型胃潰瘍和幽門結扎型胃潰瘍,觀察理中湯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作用,結果表明理中湯能降低胃液中游離鹽酸濃度,減輕對粘膜的侵蝕和胃蛋白酶的激活,對潰瘍發生起到了保護性作用,并能促進粘膜細胞再生修復而促進潰瘍愈合。
2.改善胃腸運動:理中湯能明顯抑制正常小鼠及大黃脾虛小鼠、新斯的明負荷小鼠的小腸推進運動,使家兔離體十二指腸的自發活動受到抑制,還能拮抗乙酸膽堿、氯化鋇引起的腸管強直性收縮,從而改善胃腸運動。
3.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理中湯能降低血中膽堿脂酶的活性,改善內臟副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情況,從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并降低胃張力。
4.提高免疫功能:理中湯能刺激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并能提高陽虛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5.調整腎上腺皮質功能:脾胃陽虛所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及24小時尿17羥和17酮的含量降低患者用理中湯治療后,24小時尿17羥和17酮的含量均有顯著增加,表明理中湯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一定的調整作用。
6.促進骨髓造血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理中湯還有促進骨髓造血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