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經常提到的「三溫暖」,基本上是指SAUNA,「桑拿浴」又叫「芬蘭浴」(A Finnish steam bath in which the steam is produced by pouring water over heated rocks.)。「SAUNA」(桑拿)在芬蘭語中是指「一個沒有窗子的小木屋」,如今這個詞已隨著那種蒸汽騰騰的浴法走向世界,據說「SAUNA」這個字彙是惟一進入世界語彙的芬蘭語詞組。芬蘭是「芬蘭浴」的故鄉,據說二千年前,有一戶人家正燒火做飯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從屋頂漏下來,滴在鍋邊被火燒得發燙的石塊上,滴落的雨水不斷化為縷縷蒸氣,使房屋裡形成了一個「熱氣坑」,讓人覺得很舒服、愜意,受此啟發,人們就發明了桑拿浴法。
Sauna,在台灣也曾被人翻譯成「芬蘭浴」,而香港人按讀音翻譯成「桑拿浴」,改革開放後最先是仿照香港和日本引進「芬蘭浴」的,所以大陸也隨香港的叫法稱「桑拿」。這個台灣哥們還解釋說台灣翻譯成「三溫暖」其實是兼顧了音譯和意譯,就是除了「三溫暖」跟英語的「Sauna」讀音相近外,意思上也表達了這個蒸汽浴的傳統,就是芬蘭人洗這個蒸汽浴都在傳統的小木屋子,就是我們現在的桑拿房,傳統芬蘭桑拿房是全木結構,在桑拿房靠牆建有三階木榻,每階的溫度各不一樣,中下層的溫度更低,方便老人家和小孩子,而上面那層溫度最高,適合身體好的青壯年人享用,因為Sauna屋有三階溫度各異的木榻,所以稱「三溫暖」,意思也貼合。
「三溫暖」在台灣是一種行業名稱,叫「三溫暖業」指「提供冷、熱水池、蒸烤設備,供人沐浴之營利事業」,它的營業項目代碼為「JZ99020」屬於特許行業;為何叫三溫暖?說穿了沒什麼,因為三溫暖裡面,有三個不同溫度的水池給顧客泡,一個很熱、一個室溫、一個4°C,所以叫做三溫暖。
洗三溫暖就是利用熱、冷交替的洗澡方式。即先將身體在熱水中完全泡熱,泡舒服,使血管舒張,然後再衝以冷水使皮下血管收縮,停止體表溫度的散發。由於此時體內溫度仍然很高,新陳代謝比平時旺盛許多,多餘的脂肪就會消耗,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但是利用三溫暖並不是人人行得通的,有心臟病的人及高血壓的人最忌諱冷熱的突然刺激,否則容易發病,這一點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