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未破裂黃素化為一臨床徵象不明顯的病症,1975年Jewelewicz報道了使用氯蔗酚胺後未引起排卵,但出現泡膜細胞和顆粒細胞黃素化,稱為卵泡未破裂黃素化(.1uteinizedunruptured follicle,LUF)。因並非每一次月經週期均有卵泡未破裂的現象,而且僅從月經的情況和基礎體溫記錄無法與正常排卵週期區別。
黃素化未破裂綜合征是卵巢無排卵性月經的一種特殊類型。在正常排卵的過程中,卵巢中的一個優勢卵泡發育成熟,在月經週期的中期發生破裂,排出卵子,並同時形成黃體,排卵前期分泌大量的雌激素,排卵後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變為分泌期;宮頸粘液由清稀、透明轉變為粘稠、渾濁;基礎體溫呈雙相型特點。但在黃素化未破裂綜合征的患者有兩個特點:
1卵泡有成熟的表現,有雌激素高峰和促黃體生成素的高峰,但成熟的卵泡不破裂,不排出卵子而是繼續增大。
2未破裂的卵泡內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作用在宮頸和子宮內膜上;基礎體溫呈雙相型。
正常的月經週期中,卵泡經歷許多生化、物理和結構改變,如卵泡隨生長移向皮質表層並突起於卵巢表面。突起的頂部充血、毛細血管內栓塞、間質融化,膠原纖維水解,最後成熟破裂排出卵細胞。但LUF的發生機制未明,有認為與卵泡發育有關,有認為與前列腺素有關,有認為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此外卵巢內局部水解酶、膠原酶、前列腺素功能失調或缺陷也待排除。李念珍報道對家兔在排卵前投以消炎痛,抑制了其排卵經過的變化。Wailacb等對獼猴進行HMG—HCG聯合應用促排卵時加用消炎痛後,見卵巢發生卵泡不破裂但持續分泌黃體酮,再使用前列腺素(PGF2。)後又恢復排卵功能。LuF也見於誘發排卵的月經週期中。
一,發生率
Kerin等認為這種情況僅為生殖調節中一項暫時性偏異,並不構成一種綜合征群。他們對66名月經規律的婦女,逐日進行B超監測,共183週期,發現4、5%曾呈現此現象。另外,有一項5篇報道的綜合分析提供了如下的一些資料:LUF診斷率6、1%~46、6%;一組225名進行腹腔鏡檢查的婦女中,發生率為7、2%(0%一12、1%),另有一項對8篇腹腔鏡檢查結果報道的綜合分析,顯示507例患不孕症的婦女中LuF發生率為42、2%(29、3%一68、3%)。而進行超聲監測的7組報道636名一般婦女中,LuF發生率為18%(9%~54%)。經超聲檢查78例6篇LuF的重複發生率為31、8%(2、8%~88%),由此可見LuF可以重複發生並影響正常的生育功能,但並非必然。近年國內的1篇觀察不孕婦女180個月經週期的報道,自然週期中LuF占10、1%,促排卵週期中LuF占31、8%,且重複發生占63、6%。另一篇1993年報道7l例月經正常,基礎體溫雙相型的不育者中LuF 38例(其中小卵泡黃素化23例)占53、5%。另有報道對28例無排卵不孕者用氯蔗酚胺促排卵,1例無反應,27鍘顯示排卵樣反應,但實際上有排卵者16例(59、2%),卵泡未破裂黃素化者11例(40、8%),對此1l例給予同樣治療而見LuF重演。不少報道認為LuF常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並存,近年國內有一報道46例經腹腔鏡證實的I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中.LUF占48%。
二、臨床表現
卵泡未破裂黃素化往往無症狀,亦無異常體征。因月經週期,月經期與自然週期(有排卵)相仿,基礎體溫曲線也呈雙相型,與有排卵月經的體溫曲線相似,唯有在超聲監測卵泡發育和排卵時或腹腔鏡檢查時方被發現。
卵泡未破裂黃素化的月經週期中的生殖激素的分泌波形圖與自然週期(有排卵)的分泌波形圖(ptofile)相仿。近年有研究發現LuF週期中,在基礎體溫上升後作腹腔鏡檢查的同日測血清和腹腔液的雌二醇和孕酮值,顯示無論有無雌二醇升高,但孕酮值均降低的現象,且發現有時黃體期較短。在10例LUF的研究中黃體中期的孕酮水平較低,且發現PRL,對TsH的反應過強,提示PRl2的分泌異常在LUF的發生中起一定作用。有1例LuF的研究報道,發現卵泡生長發育慢,顆粒細胞缺陷,卵泡周圍的血供較少,在LH峰狀分泌時無孕酮的升高;但在LH峰後孕酮分泌增加。認為此例LUF可能與顆粒細胞缺陷有關。
三、診斷
目前比較公認的診斷依據為。1超聲監測顯示無排卵;2腹腔鏡檢查證實無排卵;3組織學顯示有黃素化的卵泡。
1、超聲監測卵泡發育;監測卵泡發育,自優勢卵泡出現直到基礎體溫上升後3~5天,顯示卵泡持續存在。超聲監測需與宮頸評分和基礎體溫相結合。當基礎體溫上升,宮頸評分下降且見粘液變稠,具診斷價值。但與囊狀黃體難以區別。
在卵泡發育過程中發現卵泡未破裂黃素化有兩種情況:一種為優勢卵泡達成熟卵泡大小(18~25mm)時出現黃素化,一種為優勢卵泡大小在15mm左右時出現黃素化(有著者稱為小卵泡黃素化)。未破裂的卵泡黃素化以後又有兩種轉歸,一種為可繼續增大數毫米,但無論增大與否一般在月經來潮前數天消失;另一種為黃素化的卵泡持續存在,無論黃素化的卵泡增大與否,在月經來潮後依然存在,可持續存在或數個月經週期後方消失。
2、腹腔鏡檢查。在基礎體溫結合宮頸評分提示「排卵」後作腹腔鏡檢查,若結合超聲監測卵泡發育則更能準確選擇腹腔鏡檢查的日期。(生殖就醫指南網ww w.91zn.cn中華輸卵管專業網www.8555222.com你最需要的時候你最知心的朋友!你可通過在線咨詢留言板和河南省商丘市民權中醫不孕中心的專業醫生聯繫,我們會依據你的具體病情給你提供義務的專業性的個性化的醫療建議和指導)主要觀察有無排卵孔和血體的徵象,若未見上述徵象可確立「無排卵」的診斷。一般在提示「排卵」後的2~4天作腹腔鏡檢查。
3·組織學檢查:曾有超聲診斷LuF以後作卵巢活檢證實卵泡內有卵細胞和卵泡細胞黃素化的報道。近年有研究報道在超聲引導下經陰道作穿刺,取卵泡作組織學檢查。雖組織學檢查是一非常可靠的確立診斷的方法,但不宜輕易作此檢查。若在腹腔鏡檢查作診斷的同時,作LuF活檢可謂一舉二得。
4、腹腔液中孕激素測定t卵泡未破裂黃素化時後陷凹內液體中黃體酮的量明顯低於排卵以後後陷凹內液體中黃體酮的量。國內外均有類同的研究報道,認為系由黃素化但未破裂的卵泡中滲出,但並非因排卵後直接由排卵口流出,故LuF時黃體酮的值低於排卵者。測定後陷凹中黃體酮值有重要參考價值,但操作較複雜,且後陷凹中腹腔液有限,限制了臨床的應用。
四、防治
LUF大多在不育症者作卵泡發育和排卵的系統監測中發現,而且並非每一個月經週期中都出現LUF,因此其防治問題,僅對不育症方具臨床意義。鑒於LUF並非每一週期均發生,作者認為連續2個月經週期均出現LUF再作治療較妥當。
對LUF的防治尚無成熟的經驗,療效亦欠理想。大多主張在超聲監測卵泡達成熟時,用HCG(10000—15000IU)激發排卵。有報道將LUF分為兩種類型,成熟型和早熟型。當卵泡達成熟卵泡大小(平均徑18—24mm),且雌二醇>734pmol/L而孕酮<7、95nmol/L時為戒熟型。當卵泡未達成熟卵泡大小,孕酮>7、95nmol/L時為早熟型,對成熟型主張用HCG或:HCG與HMG同時注射以激發排卵,取得一定效果。對早熟型可用較大量的雌激素或GnRH—A抑制卵泡發育,繼而再用HMG誘發卵泡生長。對卵泡較小(未達成熟卵泡大小)黃素化者有主張用氯蔗酚胺或HMG促進卵泡發育,當卵泡成熟時再用HCG激發排卵。
LuF的防治僅為不育者而為,因為LuF並非一持續存在的疾病在用藥時並未能預測該週期一定會發生LUF,可見用藥後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此週期又發生LuF而影響受孕。事實上用藥後發生排卵的話,可能為治療的效果,也可能為自然排卵,故LUF的療效更難確切地判斷。
滾翻(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