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修養

活動休閒 9547 1939 2014-11-23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氣度」;「這個人有教養」;或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一點層次也沒有」……那麼,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到底是什麼標準呢?

談到個人修養,我就想起培根在《論美》這篇文章中指出,形體之美勝於容顏之美,而氣質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這種氣質跟一個人的修養分不開的。

古人說:「君子不可不修身」。又云:「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增強生活能力。良好修養乃立身之本,同時,個人修養還往往決定其事業的成功與挫折。

和善親切:

對人要和善親切,彬彬有禮,不冷淡,不粗野,更不可有惡行的表現,從內心去愛、去關心、去幫助別人。要仁慈溫柔,不單對自己的家人要有愛心,就是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應有「愛人知己」的精神。溫柔並非女性所獨有的重要德性,它不是懦弱或毫無主張、任人擺佈,而是對別人不急躁、不粗魯、不固執,是一種對人平和、處事安詳的外在氣質。

謙虛隨和: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總是受人歡迎的良好態度,社交場合上任何自傲情緒的流露都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障礙。社交場中切記不可因曾幫助過他人而吹噓邀功,特別是當對方或對方的至親好友在場時;不因自己比他人多一點知識或有一技之長而津津樂道;不因自認為比別人強而以比別人高一頭的姿態出現。

理解寬容:

理解是情感交流的基礎,也是建立友誼的橋樑。理解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主要方面有: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行為習慣,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理解別人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甚至理解自己所不喜歡的人的言行。理解往往是朋友之間珍貴的幫助和支持,生活中、工作上有人和自己看法不一致,或者傷了你的面子、侵犯了你的利益時,只要無礙大的原則,都要適當地給予寬容、理解。當然寬容不是縱容,不是放棄原則立場的姑息遷就,也不是做老好人。對於邪惡及居心叵測的不良行為,絕不能採取迴避或逃避的態度,否則的話就喪失了自己應有的品德和人格。

熱情誠懇:

對待別人應該熱情、親切,自然、真誠。應該掌握熱情的尺度,切忌虛假過分的熱情,否則會使人陷入一種十分彆扭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誠懇不口是心非,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需由內心發出;幫助別人,需誠心誠意,不帶有目的。

誠信守約:

無信則不立,無信則無德,無信則不肖。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是信用。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內涵的多樣化,人們的時間觀念越來越強。參加各種活動要守時,不論是什麼原因遲到都是失禮的。不能如約要事先通知,讓人久候是對朋友的怠慢,但過早到也不好。無故失約、失信,會使你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對別人的要求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給以答覆,切不可妄開空頭支票。在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對朋友應做到互尊互助,多給一些幫助。朋友相處要堅持原則,發現朋友的錯誤應曉以大義、辨明是非,不搞幫派和哥們兒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