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是一種根源於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的近代武術,主要特點是在「以柔克剛」,「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現在一般所稱的合氣道有分為日本與韓國兩種流派,彼此在各自發展之下已有一些差異。
合氣道是一種綜合性的武道,包括徒手技術和劍、杖、匕首等兵器技術。所有技術中,動作都較為平和,沒有騰空跳躍等動作。其徒手技術可分為當身技、投技、固技三大類。其中投技、固技是主要部分。在投技、固技中,拿摔制伏是技術的核心。其徒手技術的延長就是各種兵器技術。合氣道沒有個人演練的套路,所有技術都是以實際生活中碰到被人侵犯時的形境為根據進行練習的。所以,合氣道的技術特別實用。合氣道特別強調心理的平靜,提倡修身煉性,其技術的運用始終貫徹理性主導的原則,哲理性非常之強,被公認為是一種「運動的禪」。
合氣道是一種新興武道。創始人為植芝盛平(1883-1968),它是一種使用反關節招數制勝的武道。避開對方攻擊,利用對方的氣力,逆轉對方的手腕或肘部等關節將其摔倒或擒拿 。目前世界各地有很多合氣道的愛好者與參與者,其流行度與柔道齊名。
合氣道是一種純防守的武術,只限於個人的健身、防身,而不可以用於傷害他人。即使對自己懷有敵意的對手,也盡量要用軟化、用愛心來對待。從爭鬥到防衛,這是一個很不簡單的轉變過程。合氣道仁愛、不爭鬥的宗旨主要表現在︰首先,合氣道反對主動進攻他人,技術只用於防守;其次,在防衛中盡量做到制而不殺,盡量不去傷害對手;還有,通過練習,同伴之間能很好地體會愛心,從而彼此成為好友 ;另外,為避免爭鬥之心,也為了避免勝者輕狂、敗者消沉的情況,合氣道不設任何比賽。
合氣道是一種極具藝術性的武技,它的動作特點和其它的武術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區別,它沒有其它武術中那種激烈的強力對抗。消除了武術中的暴戾之氣,就像舞蹈一樣,有很好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它研究的是人體的運動規律,非常和諧流暢的通過對一個個圓弧的巧妙處理,隨時與對手成為一體,讓對手無法抗拒這自然的運動傾向,不得不就範和被制服。對於合氣道的修習和鍛煉,就像修習其它任何種類別門的藝術一樣,是沒有止境的。
合氣道不僅僅是一種武技更是一種道法,是一種非常高級的身心鍛煉之道,對於一個習武之人來說,習武決不是單純的掌握一種格鬥技巧,而是對自己精神和心靈的一種修煉,習武的人應該在挑戰、壓力和威脅面前保持一種幽雅的風度、臨危不懼的勇氣,不動如山的氣質。這種風度合氣質是需要長期的對武道的修習和鍛煉培養出來的。
和激烈好看的跆拳道相比,紮實平和的合氣道似乎更加實用。它看似平常,兩個正在練習的人,沒什麼劇烈動作,就會有一個人倒地受制。因為靠反關節招數制勝,因而每一招都變得極為有效。其實,合氣道真的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沒有親身嘗試,根本無法體會其中滋味。
合氣道還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防身術,婦女和老人等力弱者也能練習掌握。況且,它學習起來不需任何武術功底,簡單易上手。現在,學習合氣道的人大致分為四類 ︰首先,具有一定武術功底的人,覺得合氣道很簡單、實用,而且接受起來相當快。其次,講究禮儀、富於哲理的合氣道內涵,令其與科學密切相關。因而,它深受文化階層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政界、經濟界的上層人物練習合氣道。例如日本首相近衛文磨。第三,練習合氣道的同伴往往會因為合氣道練習時的相互配合,而共同體會到愛心,彼此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成為知心朋友。合氣道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讓一些人放鬆心情,減壓、交朋友。最後,合氣道的技術都是以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到的攻擊為前提進行鍛煉的,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長期練習,無疑會有效地提高自我防衛技能。
合氣道的技術可分為當身技、投技、固技三大類。以投技與固技為技術的核心。
固技是將受方摔倒後,利用反關節等技術制服受方的技法,是合氣道的核心技法之一。
合氣道的固技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一教固技、二教固技、三教固技、四教固技。一教固技是壓制手臂的技法。二教固技是回轉手腕的技法。三教固技是扭轉手腕的技法。四教固技是壓制手腕穴位的技法。
其中最基礎的是一教固技。一教固技的原理是利用手臂關節的活動極限控制對方,最終將對方制服。其應用手段是反關節壓制對方的手臂使其倒地,並進一步制服對方。
練習一教固技的益處是可以強化手臂關節,尤其是對肘關節和肩關節有顯著強化功效。另外,練習一教固技可以有效提高協調性、忍耐力、反應能力等素質,同時也可以對心理素質進行很好的鍛煉,尤其是可提高預見能力。
一教固技是非常實用的技法。尤其是對付酒瓶打擊、刀斧劈砍時作用非常顯著。
練習一教固技的注意事項:
練習前,要充分活動肩、肘關節。練習中動作不要過快,以中速為宜。練習中,雙方都不可過於用力,否則既不利於技術的掌握,也不太安全。取方的動作在保證有效的基礎上應盡量柔和,壓制受方時不要用爆發力,否則可能會傷害受方。受方應注意自己的受身(被控制和被摔倒時的自我保護)動作,不要硬性和取方進行抵抗,並保護自己的臉部,不要使臉部衝擊地面,也不要讓臉被取方踢到;倒地後,應讓離取方較遠的腿彎曲,以使同側的肋部不會因壓在地上不能呼吸。
一教固技與其他合氣道技法一樣,有很多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最後都不離開一教固技的基礎技法。為了使練習取得很好的效果,從抓手技術開始練習是非常重要的。片手取(單手抓單手)一教技術是最基礎的技術。
一教固技(基礎技法):
1、受方右手抓住取方右手腕。
2、取方右手被抓的瞬間,迅速以手刀劃弧切住受方手腕(不是抓住),右腳同時向右前方上一步,並以左手托住受方右肘上部。
3、雙手控制受方右臂劃弧向下壓制其右臂並以左腳向左前一步。注意應使受方肩部靠近地面,使其肘部高於肩,腕部高於肘。
4、雙手繼續控制受方右臂,右腳向右前方一步,左腿相繼收腿、跪下,使受方以臥姿倒地。
5、右腿向前跪下成跪坐姿勢,兩腳趾尖蹬地。左膝頂住受方右肋,右膝頂住受方右小臂,雙手將受方右臂壓制於地面上,右手控制手腕,左手壓制肘部。
一教固技的變化:
一教固技的變化很多,其中以對付酒瓶打擊的一教較具代表性。
受方右手持酒瓶欲打擊取方頭部時,取方不等受方打下,直接入身,右手以手刀格擋受方前臂,左手托住受方右大臂,使酒瓶不能順利打下,雙手控制其手臂,使用一教固技將受方摔倒,並加以制服。
小貼士
合氣道訓練沒有固定套路練習,而是模擬日常可能遭受攻擊的各種狀況下的自衛技術練習,從一開始就是人與人對練,所以實用性很強。訓練科目包括:徒手對徒手、徒手對武器、武器對武器、武器對徒手、單人對單人、單人對多人等。
對練式的訓練方式便於練習者很快掌握合氣道技法,並能很快學以致用。由於長期的重複性訓練,使練習者較易掌握技術,並以技術彌補體力上的不足。
名詞解釋
取方和受方
在合氣道的訓練中,有取方和受方的概念。所謂取方,就是使用技術的一方,一般被人們稱為防守方。所謂受方,是接受技術的一方,即在格鬥中被取方摔倒和控制的一方,故可稱為攻擊方。
從一教到四教
合氣道的技術分為當身技、投技、固技三大類。當身技是擊打對方要害的技術。投技是摔倒對方的技術。固技是以擒拿法摔倒並制服對方的技術。投技與固技是合氣道技術的核心。其中固技的基本技術有一教固技、二教固技、三教固技、四教固技。這裡的教,是教授的意思,也有課的意思。所謂一教固技,即固技教授的第一個技術,也可稱為固技中的第一課。二教、三教、四教的意思以此類推。其中一教固技又稱腕抑,在日本漢字中,「腕」是手臂的意思;所謂腕抑,即是壓制手臂的意思。一教固技是固技中最基礎的技術。二教又稱小手回,日本漢字中的「小手」是手腕的意思。所謂小手回,即回轉手腕的意思。三教又稱小手捻,即扭轉手腕的意思。四教又稱手首抑,即壓制手腕一端痛點的意思,是拿穴的技術。
【合氣道的本質】
根據合氣道的創始者植芝盛平的說明,合氣道「合氣」一詞的含義表示與氣合一,亦即與天地之氣合一;更簡單的說,就是與大自然相契合。
如果能夠透過合氣道,由自己的動作中描繪出大自然的極致,就表示已經感悟到合氣道技法的極意了。在自我與自然合一舉動時,將能顯現如穩如泰山般的安定感,以及美與和諧極致。
由於如此,合氣道的動作以不會相逆的圓周運動為主,在不違逆自然道理的精彩動作中,涵蓄著無根的可能性,形成合氣道的核心技巧。
同時,合氣道的鍛煉方式也是遵循著與自然合一的主旨在運作,有對手誠如無對手,彼此相對應。在練習當中,對方與自己經常和合一致,如果雙方未能合致,變成彼此對立,就違背了自他一體的自然法則。
正因為如此,合氣道的鍛煉方法不可能像其他的武道一樣採取競技的方式,如果改採比賽競技的鍛煉方法,勢必會形成互相對立的動作,產生與身心合一、體現自然極致的合氣道的修煉方式相違背的性能。
合氣道的鍛煉方法對於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眾所皆知,合氣道呈現在身體上的動作幾乎與意念一致,如果從意念影響動作、動作影響意念之身心合一的立場來看,想要透過合氣道來修煉心性的話,心中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心才行。無疑,這對於培養成為外柔內剛、圓滿自如的社會人幫助很大。
想要學習合氣道的人必須充分理解合氣道的特質,為求能夠更進一步瞭解,必須努力修煉,親自去體會合氣道的蘊意(深奧之處)。
【主要特點】
一是重視「氣」。「氣」的內涵豐富,既表示客觀存在的自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