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癥狀
疼痛
特點為活動多時疼痛加重,休息減輕,再活動時仍可疼痛,甚至更重。上下樓梯尤為困難,只能用好腿或癥狀輕的一條腿一登一登上下樓梯,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兩腿交替上下樓梯,往往是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困難。關節扭傷、著涼、過勞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疼痛嚴重者腿不能活動,而且影響睡眠。
關節腫脹
關節腫脹來源於滑膜增生和關節內積液,初期常因扭傷,著涼而發作,以後將變為持續性腫脹。關節活動時有磨擦感或聽著彈響。
膝軟
也叫打軟腿。為行走中膝關節突然發軟,欲跪倒或摔倒的現象,可伴有劇痛。“膠著rdquo;現象:即關節在某一位置較長時間靜止不動之後,再活動時非常疼痛,屈伸不能,必須緩慢地逐漸活動一會之後,“膠著rdquo;現象才會消失,膝關節才能屈伸運動。如坐公共汽車,往往需要提前一站,病人就得站起活動關節,才能下得汽車。
絞鎖
是指在行走等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突然被鎖在某一位置上不能運動,像有東西將關節“卡住rdquo;一樣,常需要試探著將關節搖擺屈伸,往往在感到“咯登rdquo;響後,關節才恢復原先的活動。關節軟骨剝脫形成的游離體及破裂的半月板是引起關節絞鎖的常見原因。
關節功能障礙
由於軟骨破壞、骨贅形成、滑膜增生,導致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屈曲也不完全,不能下蹲和持重,甚至坐便都困難。關節畸形:隨著病程進展,膝關節變粗大,出現畸形,如“Ordquo;型腿等。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病因
發病機理
正常的膝關表面有一層很薄但十分耐摩擦的透明軟骨,呈淺蘭色,半透明,光滑而有光澤。這層耐摩的透明軟骨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膝關節在人體中屬負重最大和運動最多的關節,因而也是人體中退化最早、損傷最多的關節。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銹斑rdquo;,也即出現局部壞死。此時,身體會動員個種內在力量來修復“銹斑rdquo;,包括滲出越來越多的關節液和骨質修復。但滲出的關節液為酸性液體,不僅不利於“銹斑rdquo;的修復,反而形成多種化學性炎癥介質刺激源,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癥狀。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可作出相應診斷。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治療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西醫治療
1、西藥治療
目前西醫對本癥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採用對癥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病情易復發。
近年研發的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鹽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氨基葡萄糖兩類。可以舒緩因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僵硬和腫脹,強化軟骨結構,預防關節功能失效,隨著身體老化,關節組織會嚴重磨損,葡萄糖胺可以保護並強化軟骨結構,預防因關節老化而產生的關節功能失效。葡萄糖胺可製造蛋白多糖潤滑關節,防止骨關節摩擦疼痛,使關節活動自如,潤滑關節及維持關節功能,延緩退行性病變的發生及發展。
2、理療
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藥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藥物為液體,易揮發,藥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紫外線療法的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殺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進傷口愈合作用。5脫敏作用。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其他可採用紅外線,微波,激光,蠟療等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不是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中醫治療
本病引起的關節炎屬於中醫“痺證rdquo;的範疇,多屬於風寒濕痺。可因風寒濕邪側重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方藥,風邪勝者為行痺,治以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藥可選宣痺達經湯。寒邪勝者為痛痺,治以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方藥可選烏頭湯。濕邪勝者為著痺,治以除濕通絡,祛風散寒,方藥可選薏苡仁湯加減。
推拿按摩治療關節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關節炎有不錯的效果。手法可歸納為解除軟組織緊張與痙攣手法,止痛手法,鬆解粘連手法,增加髕骨活動度手法,消除膝關節腫脹手法等,可明顯緩解關節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疼痛及關節功能障礙。
針灸療法也有一定的效果。針灸治療基本以病痛局部穴為主,結合循經及辨證選穴。主穴:阿是穴、局部經穴,配穴:行痺者,加膈俞、血海,痛痺者,加腎俞、關元,著痺者,加陰陵泉、足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