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癥狀
發病無性別和人種差異。
1.淋巴細胞增生性表現:100%的ALPS病例均有脾臟腫大,多於5歲內發現,甚至發生在胎兒期,脾腫大的程度不一,74%的病兒因脾功能亢進或脾破裂而行脾切除術,67%的患兒有輕到中度肝大,偶爾發現肝功能異常,約97%的患兒全身性淺表淋巴結腫大,影像學可發現縱隔淋巴結腫大。
2.自身免疫性疾病:Coombs陽性溶血性貧血最為常見(75%),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次之(54%),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發生率為46%,其他有腎小球腎炎,多發性神經根炎和皮膚損害(包括蕁麻疹和非特異性皮膚血管炎)。
3.其他表現:發生惡性腫瘤者均為成人,包括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細胞癌,甲狀腺和乳腺多發性腺癌,最近還發現1例ALPS患兒伴有孤獨癥。
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病因
(一)發病原因
APT1基因定位於10q23,外顯子2,3,4和5佔據Fas在細胞外3個半胱氨酸豐富區,外顯子6定位於Fas的轉膜區;外顯子7,8和9為細胞內部分,其中外顯子9與TNF受體-1的細胞內部分同源,是細胞死亡決定區,5端的單肽指導其在細胞膜上的表達,APT1基因的轉錄產物為CD95/Fas/Apo-1蛋白,屬於TNF受體(TNFR)家族。
常見的突變位點為外顯子9上的290-bp缺失(細胞死亡決定區),其他均為單個核甘酸改變,包括無義突變,錯義突變,插入,移碼和拼接,APT1基因突變與臨床表型的關係並不完全一致。
(二)發病機制
正常人淋巴細胞在被激活時,即開始進行其自身Fas分子表達,FasL與Fas結合,使其將信號傳遞到Fas分子細胞內死亡決定區,進而觸發蛋白酶系統caspases,最終導致淋巴細胞凋亡的發生,APT1基因突變不能表達CD95/Fas/APO-1,使FasL-Fas誘導的細胞凋亡途徑發生障礙,大量活化的淋巴細胞不能進入凋亡程序,產生淋巴細胞增生和自身免疫反應。
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特點和實驗室檢查的特點確診。
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鑒別,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溶血性貧血等。
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治療
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西醫治療
(一)治療
淋巴結腫大隨年齡可逐漸縮小,但易於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於脾功能亢進、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和頑固性血小板減少癥而需要進行脾切除。但脾切除後的細菌性敗血癥是致死的原因。
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能使淋巴結腫大緩解,但停藥後又復腫大。發現自身免疫性疾病,應即刻使用糖皮質激素、細胞毒性藥物,必要時還可給予IVIG聯合使用。個別非常嚴重的病例(為Fas完全缺陷)可先使用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再給予化療。去除T細胞的同種異體半合子骨髓移植已獲成功。
(二)預後
目前本病患者多能正常生活,如發生脾功能亢進等需要進行脾切除,常有致死性敗血癥發生。
小兒自身免疫性淋巴細胞增生綜合征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