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瀏覽本站。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別名:小兒戊肝)...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疾病大全 kekl 378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癥狀

潛伏期10~60天,平均40天,臨床表現與甲肝類似,不發展成慢性,兒童多為亞臨床型感染,常見臨床類型有:

1.急性黃疸型:nbsp; 占顯性感染的86.5%,臨床三期經歷同甲肝,前驅期癥狀可持續到黃疸出現後第4~5天,淤膽較為常見,總病程為4~6周。

2.急性無黃疸型:nbsp; 表現與甲肝類似。

3.淤膽型:nbsp; 較為常見,病程可長達2個月以上。

4.重型:nbsp; 約占5%,高危因素包括:

1妊娠婦女;

2年老體弱者;

3合併HBV感染,多為急性重型。

5.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1)HEV與HAV同時或先後感染者:並不加重病情。

(2)HEV與HBV重疊感染者:患者HBV常有活動性複製,HEV不易被清除,病情易遷延或反覆發作,病情重,發生重型者多,印度報告80.7%的急性重型和75.5%的亞急性重型為HBsAg攜帶者重疊HEV感染引起。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as,HEV)屬嵌杯病毒科,無包膜,核酸為單股正鏈RNA,有兩個基因型:緬甸株(B)和墨西哥株(M),中國株與前者屬同一亞型,病毒在體外不穩定,對高鹽,氯化銫,氯仿等敏感,細胞培養尚未建立,多種非人靈長類動物可感染HEV。

(二)發病機制

HEV主要侵犯肝臟,通過直接致病作用和(或)免疫性損傷引起肝細胞炎癥和壞死,肝臟病理改變有肝細胞變性,灶性壞死,匯管區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NK細胞浸潤,急性黃疸型患者半數以上可見淤膽和膽栓形成。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診斷

本病依據流行病學資料,典型臨床特點和特異性血清學檢測來診斷本癥並不困難,但在黃疸出現前或無黃疸者,尤其有發熱,呼吸道癥狀或消化道癥狀,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胃炎,腹瀉病等,應注意鑒別;如發熱,黃疸和存在腹痛則需與膽道蛔蟲癥和膽道炎癥鑒別;淤膽型肝炎需與膽總管囊腫,膽石癥鑒別。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治療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西醫治療  

尚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綜合對癥措施同甲型肝炎。

1、一般治療 避免劇烈活動,適當休息,發熱、嘔吐、乏力時必須臥床。合理飲食,不能進食者給予補液。

2、藥物治療 為防止發展為重癥肝炎,除密切監護外,可根據藥源,因地制宜,適當選用保護肝臟的西藥或中草藥清肝利膽治療。

3、重癥型肝炎 應該住院隔離治療,絕對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進行監護,密切觀察病情,採取綜合措施,如阻止肝細胞繼續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血清膽紅素,改善肝臟微循環,預防和治療併發癥,如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繼發感染、出血、電解質紊亂、原發性腹膜炎等,以促進肝臟功能的恢復。

4、淤膽型肝炎 本型黃疸較深,持續日程較長,治療效果不理想,但預後良好。

(1)門冬氨酸鉀鎂:可給門冬氨酸鉀鎂每次0.2~0.4ml/kg,1次/d,加入適量5%~1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緩慢滴注。

(2)茵梔黃:茵梔黃注射液2~6ml,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100ml,1~2次/d,靜脈滴注。

(3)山莨菪鹼(654-2):山莨菪鹼(654-2)注射液0.1~0.2mg/(kgmiddot;次),加入5%~10%葡萄糖20~40ml,靜脈滴注,1~2次/d。

(4)潑尼松龍(強的松龍):必要時選用潑尼松龍(強的松龍)1~2mg/(kgmiddot;d),分2次靜脈滴注,一旦黃疸開始消退就逐漸減量停藥。

預後  

本病病死率為2.5%;孕婦患者病死率為10%~20%,最高達39%,隨孕齡增長病死率增高。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中醫治療  

暫無可參考資料。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什麼是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別名:小兒戊肝)...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別名:小兒戊肝)...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意思? 小兒戊型病毒性肝炎(別名:小兒戊肝)...的癥狀和治療方法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