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瀏覽本站。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疾病大全 kekl 420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癥狀

1.妊娠早期急性闌尾炎出現發熱、噁心、嘔吐、下腹痛,檢查右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等表現,白細胞總數增高。其癥狀和體征與非妊娠時急性闌尾炎相似。

2.妊娠中、晚期急性闌尾炎 因增大的子宮引起闌尾移位,檢查時壓痛點升高,壓痛最劇的部位甚至可達右肋下肝區。由於妊娠子宮撐起腹壁腹膜,闌尾又處於腹腔深處,被增大妊娠子宮掩蓋,使局限性腹膜炎體征不典型。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病因

發病機制

闌尾位置隨妊娠的發展而有所改變,從早期妊娠至後期妊娠,闌尾由原位逐漸向上外移位,及至妊娠8個月以後,闌尾可位於髂脊上二橫指,盲腸與闌尾逐漸為子宮所覆蓋,此種由於妊娠而致的闌尾位置變動引起妊娠後期急性闌尾炎的不典型臨床表現,妊娠期盆腔及鄰近器官充血,一旦闌尾感染,發展快,也易於發生壞疽和穿孔,而脹大子宮又將大網膜和小腸推離闌尾部位,更使炎癥不易局限,闌尾炎癥還能波及子宮漿膜,刺激子宮收縮,嚴重時可以流產或早產,也可導致胎兒缺氧而死亡。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診斷

診斷

早期妊娠的急性闌尾炎具有典型臨床表現,診斷不難。

鑒別診斷

胃腸道癥狀易與妊娠噁心, 嘔吐相混淆,應加以區別,隨妊娠發展,子宮增大,臨床表現漸不典型,但按闌尾位置改變規律,仍能找出闌尾炎的腹痛與壓痛的所在,作出肯定診斷,後期妊娠 時,局部壓痛移至右側腹部或腰部,右下腹推動子宮時偶有輕痛,病人左側臥位時在子宮偏後部可以捫到較為明顯的壓痛,對診斷急性闌尾炎有重要意義,必須嚴加 區分臨床先兆和急性闌尾炎引起的子宮收縮,以免延誤診斷。

急性闌尾炎鑒別診斷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而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本病重要的一個體征。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治療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西醫治療

1.治療原則 一經確診,在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同時,為防止炎癥擴散應盡快行手術治療。對高度可疑患急性闌尾炎孕婦,也有剖腹探查的指征。其目的是避免病情迅速發晨,一旦並發闌尾穿孔和瀰漫性腹膜炎,對母嬰均會引起嚴重後果。

2.麻醉 多選擇硬膜外連續阻滯麻醉,術中吸氧和輸液,防止孕婦缺氧及低血壓。

3.手術要點 妊娠早期取右下腹斜切口(麥氏切口)。妊娠中期以後應取高於 麥氏點的右側腹直肌旁切口(相當於宮體上1/3部位),手術時孕婦體位稍向左側傾斜,使妊娠子宮向左移,便於尋找闌尾,減少在手術時過多刺激子宮。闌尾切除後最好不放腹腔引流,以減少對子宮的刺激。

4.若闌尾已穿孔,切除闌尾後盡量吸淨膿液,並放腹腔引流,術後膿汁細菌 培養並作藥敏試驗,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若妊娠已近預產期,術中暴露闌尾困難,應先行剖宮產術,隨後再切除闌尾。先行腹膜外剖宮產術,隨後再切開腹膜切除闌尾更好。如為闌尾穿孔並發瀰漫性腹膜炎、盆腔感染嚴重或子宮、胎盤已有感染徵象時,應考慮剖宮產同時行子宮次全切除術,並需放引流。

5.若孕婦需繼續妊娠,闌尾手術後3~4日內,給予宮縮抑製藥及鎮靜藥,如靜脈清注利托君、硫酸鎂,也可口服沙丁胺醇,肌注黃體酮注射液,口服維生素E和肌注絨促性素等,以減少流產與早產的發生。

孕期各階段合併急性闌尾炎的處理原則

1.妊娠早期(1~12周)合併急性闌尾炎,不論其臨床表現輕重,均應手術治療。此時對子宮干擾不大,不會影響繼續妊娠。若待妊娠中晚期復發時再行手術,既增加手術難度,對母子也有危險。

2.妊娠中期(13~28周)合併急性闌尾炎,在靜脈給予大劑量青黴素或氨芐青黴素防止炎癥擴散的同時,應盡快手術治療。此時胎兒已經比較穩定,手術對子宮干擾不大,不易流產,可繼續妊娠。一般認為,妊娠4~6個月是手術切除闌尾較佳時機。

3.妊娠晚期(28~36周)合併急性闌尾炎應手術治療,即使因手術刺激引起早產,絕大多數嬰兒能存活。手術對孕婦影響也不大。如果妊娠已近預產期,應先行剖宮產,再行闌尾切除手術。剖宮產以選擇腹膜外剖宮產為宜。當闌尾已穿孔,並發瀰漫性腹膜炎、盆腔感染嚴重,或子宮、胎盤已有感染徵象時,應考慮行剖宮產的同時,行子宮次全切除術,並需引流。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中醫治療

中醫其他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闌尾穴、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噁心嘔吐加上脘、內關;發熱加曲池、尺澤;腹脹加大腸俞、次 。

闌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約2寸處。

阿是穴位置:系右下腹壓痛最明顯點(麥氏點)(下同)。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每次取2~3穴。如某些癥狀明顯,酌加1~2個配穴。操作上,除尺澤以三稜針刺血外,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轉結合提插之瀉法,行強刺激 1~2分鐘,留針30分鐘~1小時,隔5~10分鐘運針1次。亦可接通G6805電針儀,用疏密波,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每日針1~2次。

(三)療效評價

根據近年來各地報道,針灸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和輕型化膿性闌尾炎,平均有效率在85%~90%左右。還有人曾對461例患者的遠期療效進行隨訪(隨訪19~21年)。結果,未行手術率為38.9%,未復發率為31.4%。表明,針灸治療的遠期療效也較鞏固。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膝四、大橫。

膝四穴位置:右臏骨外緣上4寸。

(二)治法

主穴均取。令患者仰臥屈膝,以28號2寸毫針直刺膝四穴,快速進針,深度以得氣為度,採用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捻轉手法,使其針感沿大腿向上傳導,以 過腹股溝到小腹為佳。大橫穴,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捻轉之法,促使針感向下傳道至腹股溝,使兩側針感相接。留針30分鐘,每隔 10分鐘捻轉1次。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急性闌尾炎患者750例,短期內治癒735例,占98.0%。余15例中,6例系慢性闌尾炎長期反覆急性發作者,局部形成腫塊,另9例系急性穿孔,予以手術治療。

拔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神闕、膈俞。

配穴:天樞、中脘、關元、闌尾穴。

(二)治法

令患者先取仰臥位,針刺配穴,每次選2~3穴,得氣後用強刺激瀉法,留針一小時左右。留針期間,每隔10~15分鐘捻轉提插一次。取針後,囑病人轉 成坐位,用皮膚針彈刺主穴,至局部潮紅並輕度出血,之後在神闕穴吸拔大罐,膈俞穴左右分別吸拔中罐。留罐15~20分鐘,以局部皮膚呈深紅色為宜。上述方 法,根據癥情,每日治療1~2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0例,均獲臨床治癒,其痊癒率達100%。

拔罐(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府捨、腹結、闌尾穴;2、大橫、阿是穴、闌尾穴。

配穴:噁心、嘔吐加上脘,反跳痛明顯加天樞,體弱加關元。

(二)治法

每次取一組主穴,闌尾穴取雙側,余取右側。據癥加配穴。腹部穴除關元外,均用三稜針快速點刺5~10下後,立即拔罐,關元穴僅拔罐不點刺,均留罐 15分鐘。闌尾穴僅針刺,進針得氣後留針30分鐘,中間行捻轉瀉法1次。兩組主穴可交替輪用。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歇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46例,治癒28例,顯效8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5%。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闌尾穴

(二)治法

藥液:注射用水。

闌尾穴雙側均取。體質強壯、針感遲純者,針尖向上斜刺與皮膚呈45度角,注射速度稍快,每穴10毫升,5分鐘內注射完畢;體質弱或針感強者,針尖直刺或向下斜刺,每穴5毫升,緩慢推入。每日1次,3~4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97例,均在一療程內治癒。隨訪1~5年未見復發。

耳針

(一)取穴

主穴:新闌尾點。

配穴:發熱加皮質下、耳輪,嘔吐加迷根。

新闌尾點位置:位於對耳輪耳腔緣,在臀與腰椎之間。

(二)治法

主穴,每側注入注射用水0.2毫升左右,每日2次,癥情緩解後每日1次。依據癥情酌配配穴1~2穴。用毫針刺法,探得敏感點以後,速刺入快速捻轉,刺激宜強,持續捻轉2~3分鐘後,留針30分鐘~1小時,其間可行間斷刺激。每日1~4次。耳輪穴用刺血法,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癒:自覺腹痛消失,腹部壓痛和反跳痛消失,血象恢復正常;[2]有效:一般情況改善,腹痛緩解,腹部壓痛及反跳痛減輕或消失;[3]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改善,甚至惡化者。

共治療80例(包括15例慢性闌尾炎),結果痊癒74例,有效4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7.5%。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闌尾穴、阿是穴、右天樞、關元、中脘、氣海、膈俞、血海、大腸俞。

配穴:曲池、合谷、內關、內庭、支溝、陽陵泉、大腸俞。

(二)治法

主穴中闌尾穴每次必取,另選主穴4~5個,交替使用。配穴根據癥狀酌情選用。穴位局部常規消毒。取1.5寸毫針針刺,進針5分至1寸,手法以捻轉提 插為主,得氣後接G6805脈衝電針治療儀,選擇波型為連續波,輸出頻率為80~120次/分,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同時用立式TDP神燈照射腹部壓痛 點,留針40分鐘,一般經一次治療,疼痛即可減輕。每日1~2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36例,痊癒30例,顯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什麼是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意思?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的癥狀和治療方法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