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癥狀
1.全身癥狀
起病急驟,常有寒戰,高熱,全身不適,疲乏無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甚至腹脹,腹痛或腹瀉,如高熱持續不退,多提示並存尿路梗阻,腎膿腫或敗血癥。
2.尿路刺激癥狀
腎盂腎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故多伴有膀胱炎,病人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
3.局部體征
一側或兩側腎區疼痛,肋腰點有壓痛及叩擊痛,上輸尿管點及中輸尿管點均有深壓痛。
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多因膀胱上行感染所致,亦可通過淋巴系統或血行感染,偶有由腎周圍組織的感染蔓延而來。
(二)發病機制
腎盂腎炎病變不僅局限於泌尿道的空腔部位,腎實質亦常受累,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的病原菌多數(90%左右)為大腸桿菌,在尿液中培養出肺炎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糞鏈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者較少見,且多半在急性發作前已是無癥狀性菌尿病人,因此,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是一種復發性疾病,是原有的無癥狀性尿路感染在適宜於細菌繁殖條件下,形成的急性癥狀性感染。
1.腎盂腎炎對妊娠的影響
急性腎盂腎炎起病急驟,有畏寒,高熱,全身不適等中毒癥狀,可引起內毒素血癥甚至敗血癥,高熱可引起流產,早產及死胎,高熱若發生在妊娠早期,還可使胎兒神經管發育障礙,無腦兒發生率較正常妊娠者明顯增高,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有3%可能發生中毒性休克,其次,急性腎盂腎炎在非妊娠婦女一般不影響腎功能,但妊娠期可引起明顯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合併妊高征者較無腎盂腎炎者高。
2.妊娠對腎盂腎炎的影響
由於妊娠期解剖生理方面的變化,急性腎盂腎炎的發病率較高,無癥狀菌尿者在妊娠期將有25%~40%發生尿路感染,分娩後有25%~30%可發展為癥狀性尿路感染,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腎盂腎炎,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
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診斷並不困難。
鑒別診斷
1.高熱
須與上呼吸道感染及產褥感染等鑒別,前者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全身肌肉酸痛,病毒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分類均降低;後者可有惡露異常,子宮或宮旁有壓痛等,二者均無脊肋角叩痛及尿檢查的異常發現。
2.腹痛
須與急腹癥鑒別,腎盂腎炎發生持續性腹痛及血尿提示泌尿道破裂的可能,應與下述急腹癥鑒別:
(1)急性闌尾炎,初起時有低熱,並有轉移性右下腹痛。
(2)膽絞痛,常有膽石癥史,疼痛位於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放射及伴有黃疸,發熱,影像學檢查膽囊或膽管能發現結石。
(3)急性胃腸炎,有發熱,噁心及吐,瀉,常有飲食不潔史。
(4)子宮肌瘤變性,多有低熱,腹痛,影像學檢查能發現變性的肌瘤。
(5)胎盤早期剝離,可有腹痛,陰道出血,子宮敏感或限局性壓痛,可伴有胎心變化,病史中有外傷史或並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後者有血壓增高及蛋白尿。
以上種種除有各自的特徵外,通常無寒戰,高熱及脊肋角叩痛,尿沉渣檢查亦無明顯異常可茲鑒別。
泌尿道的輕微裂傷,及時發現可採用體位或導管引流等保守治療;嚴重的腎實質破裂出血時則需手術治療。
3.脅痛
須與急性腎,輸尿管積水鑒別,急性腎及輸尿管積水多有反覆發作的脅痛,與姿勢,體位有關,疼痛向腹股溝放射,左側臥位或膝胸臥位時癥狀緩解;尿檢查有少數紅細胞,甚或無紅細胞,反覆中段尿培養陰性為其特點。
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治療
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西醫治療
1.急性腎盂腎炎均應住院治療。孕婦應臥床休息,並取側臥位,以左側臥位為主,減少子宮對輸尿管的壓迫,使尿液引流通暢。
2.持續高熱時要積極採取降溫措施,妊娠早期發病可引起胎兒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無腦兒發生率遠較正常妊娠者發生率高;控制高熱也減少了流產、早產之危險。
3.鼓勵孕婦多飲水以稀釋尿液,每天保持尿量達2000ml以上;但急性腎盂腎炎患者,多數有噁心、嘔吐、脫水,並且不能耐受口服液體及藥物,故應給予補液及胃腸外給藥。
4.監護母兒情況,定期檢測母體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呼吸、脈搏以及尿量,監護宮內胎兒情況,胎心以及B超生物物理評分。
5.抗生素治療 應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經尿或血培養發現致病菌和藥敏試驗指導合理用藥。目前已不建議單用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許多尿路致病菌,例如大腸桿菌對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是耐藥的,慶大黴素或其他的氨基糖甘類抗生素也應慎用,雖然這些抗生素對胎兒的毒害作用很低,但易引起暫時性的腎功能障礙。選用頭孢菌素類及較新的廣譜青黴素治癒率可達85%~90%,一般應持續用藥10~14天。療程結束後每週或定期尿培養。
預後
急性腎盂腎炎伴高熱可引起早產或胎死宮內,發生於早期妊娠時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異常。其中約15%的病例並發菌血癥,孕婦較非孕婦容易遭受細菌內毒素的損害而發生中毒性休克和(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有約1/3患者發生急性貧血,威脅母、胎的生命安全。
妊娠合併急性腎盂腎炎中醫治療
1、膀胱濕熱
【證候】由於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故見尿意頻頻、小便短數、灼熱刺痛。濕熱邪氣侵犯於腎則見腰痛;濕熱內蘊正邪相爭,可見惡寒發熱、口苦、嘔惡,或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方藥】用八正散加減。藥用:瞿麥、通草、甘草梢、扁蓄、燈心草、熟大黃、滑石、車前子、石葦等;伴寒熱、口苦、嘔惡可合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如加柴胡、黃芩、法半夏、太子參;腑實熟大黃改生大黃,加枳實;濕熱並重者可用八正散加蒼朮、茯苓。
2、肝郁氣滯
【證候】由於情志佛郁,肝失條達,氣鬱化火,見面紅目赤,脅痛口苦;氣機鬱結,膀胱氣化不利,則見尿熱尿急,尿頻澀滯,淋瀝不盡,少腹滿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清利濕熱
【方藥】用龍膽瀉肝湯治之。藥用: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草、通草、生地、當歸、黃芩、梔子;兼少腹脹者可加川楝子、牛膝、王不留行。
3、脾腎氣虛
【證候】多見年老體弱者,證見尿頻尿熱,小便赤澀但不甚,或尿色混濁,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少腹墜脹,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腎清利
【方藥】如脾氣虛明顯,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味,藥用:生黃芪、炙甘草、太子參、知母、黃柏、當歸、茯苓、陳皮、升麻、柴胡、白朮、滑石(包)、通草等。如腎虛下元不固,可用程氏萆薢分清飲加味,藥用:萆薢、菟絲子、黃柏、石菖蒲、茯苓、白朮、蓮子心、丹參、車前子、滑石等。
4、腎陰虧虛
【證候】腎陰虧虛,虛火灼絡,癥見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唇燥,腰痛腰酸,尿頻尿急,尿痛尿熱,甚則血尿淋澀,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宜滋腎清利
【方藥】用知柏地黃湯加味。藥用:知母、黃柏、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女貞子、旱蓮草、滑石、通草等。如血尿明顯,刺澀疼痛,可加瞿麥、扁蓄、大小薊、牛膝、王不留行等。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