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瀏覽本站。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別名:妊娠合併急...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疾病大全 kekl 462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癥狀

妊娠期急性腎炎多見於妊娠早期和年輕的孕婦,常於扁桃體炎,鼻竇炎,猩紅熱及癤病後10~20天出現高血壓,水腫和血尿,患者主訴乏力,頭痛噁心及嘔吐,可進一步合併急性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或高血壓腦病。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孕婦合併急性腎炎的原因與非孕婦相同,急性腎炎的發病大多由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免疫反應所致,從發病機制上屬於一種免疫複合物型腎炎,一部分病人由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細菌引起的感染)或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等)引起。

(二)發病機制

1.妊娠期腎臟的生理變化

(1)腎臟血流及腎血漿流量:腎臟內血液流動在兩個主要部位碰到阻力,即腎小球入球微動脈(又稱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微動脈(又稱出球小動脈),主動脈和入球微動脈之間的壓力差約為4.6kPa(35mmHg),即從13.3kPa(100mmHg)降到8.7kPa(65mmHg),而出球微動脈和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之間也有類似的下降,從8.7kPa(65mmHg)降到2kPa(15mmHg),腎臟皮質血流量占腎臟總血流量之80%~90%,而腎髓質占10%~20%,在各種應激情況下,腎皮質部的腎血流可以發生轉向,以便調節鈉的排出,在出血,休克情況下,通過入球微動脈的血管收縮,增加了腎血管的阻力,以便更多的血液供應生命中樞,而出球微動脈阻力下降以便維持腎小球濾過壓,從妊娠早期開始,腎血漿流量持續增加達足月,整個妊娠期約增加25%。

(2)腎小球濾過率:在妊娠第2個月開始,腎小球濾過率即有增加,最高達50%,持續到孕37~38周以後逐漸下降,產後恢復到妊娠前水平。

(3)妊娠期體位和腎功能:正常直立體位時,細胞外液移向下肢激發交感神經系統,使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而維持了血容量,通過交感神經張力及循環兒茶酚胺的增加使中心血容量相對下降,這時腎臟入球微動脈的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因而使血管緊張素升高,刺激醛固酮分泌,促進腎小管對鈉的再吸收,所以減少了鈉及水分的排泄,Assali等認為孕婦對直立體位的反應更為敏感,使尿流及腎小球濾過率降低,Pritchard等通過側臥及非孕婦女的對照,發現孕婦仰臥位使水,鈉的排泄明顯下降,Baird等研究發現孕晚期孕婦仰臥位使右腎排泄明顯減少,提示了子宮機械性壓迫的危害性,所以在估計腎功能時應考慮孕婦體位的作用,當孕晚期要使孕婦利尿及排鈉時,患者應取側臥位。

(4)肌酐和尿素氮:血清肌酐與血尿素氮的水平反映了腎小球濾過率,妊娠期尿素和肌酐的產量沒有很大的改變,但由於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水平可下降,正常血清肌酐值在非妊娠期為(53.0plusmn;12.4)mu;mol/L[(0.6plusmn;0.14)mg/dl],在妊娠期下降到(40.7plusmn;11.5)mu;mol/L[(0.46plusmn;0.13)mg/dl],血尿素氮也有類似的下降,正常值在非妊娠期為(4.6plusmn;1.1)mmol/L[(13plusmn;3)mg/dl],妊娠期為(2.9plusmn;0.5)mmol/L[(8.2plusmn;1.3)mg/dl],因此在非妊娠期為正常值,到妊娠以後即提示為腎功能不全。

(5)尿酸清除率:正常妊娠時,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引起尿酸清除率的增加,所以血清尿酸濃度下降到178.5~208.2mu;mol/L[(3.0~3.5)mg/dl]。

2.目前認為本病系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引起 理由如下:

(1)鏈球菌感染後的急性腎小球腎炎一般不發生於鏈球菌感染的高峰,而在起病1周或2~3周發病,符合一般免疫反應的出現期。

(2)在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早期,即可出現血清總補體濃度(CH50)明顯降低,分別測各補體值,發現濃度均有下降,但其後C3,CH50降低更明顯,表示有免疫反應存在,補體可能通過經典及旁路兩個途徑被激活,血循環免疫複合物常陽性。

(3)Lange等用螢光抗體法,曾發現在腎小球系膜細胞中及腎小球基底膜上有鏈球菌抗原,在電鏡下觀察到腎小球基底膜與上皮細胞足突之間有緻密的塊狀駝峰樣物存在,內含免疫複合物及補體,患者腎小球上IgG及C3呈顆粒狀沉著,患者腎小球中有補體沉著,多形核白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表明這三類炎癥介導物質進一步促進了病變的發展,巨噬細胞增殖在病變發展中也起重要作用,NF-kappa;B核轉錄因子在免疫系統的細胞中起關鍵性作用,NF-kappa;B調節涉及腎小球腎炎發病機制中許多致炎性細胞因子和細胞黏附分子基因轉錄。

(4)Cosimo Stambe等用免疫染色發現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病人腎小球固有細胞中P-P38增加10倍,有助於中性粒細胞浸潤。

3.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變化隨病程及病變的輕重而有所不同

輕者腎臟活組織檢查僅見腎小球毛細血管充血,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輕度增殖,腎小球基底膜上免疫複合物沉積不顯著,在電鏡下無緻密物沉著,典型病例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瀰漫性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殖,腫脹,使毛細血管管腔發生程度不等的阻塞,系膜細胞也增殖腫脹,伴中性及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浸潤,纖維蛋白沉積,腎小球毛細血管內血流受到障礙,引起缺血,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上述變化一般在7~l0天最明顯,少數嚴重病例腎小球囊上皮細胞也有增殖,形成新月體,囊腔內可有大量紅細胞,巨噬細胞的增殖也可形成新月體,腎小球基底膜一般正常,但在電鏡下則可見基底膜上皮側有呈“駝峰rdquo;樣的高密度沉積物,在基底膜內側也可有不規則沉積物,基底膜密度有時不勻,部分可變薄,斷裂,上皮細胞的足突有融合現象,免疫螢光檢查可見C3及IgG在“駝峰rdquo;中存在,並沿毛細血管呈顆粒樣沉積,腎小管細胞發生渾濁腫脹,管腔中有紅細胞及白細胞管型,腎間質有水腫。

大部分患者恢復較快,上述變化在短期內可完全消失,少數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蒂部間質細胞增殖及沉積物消失需歷時數月或更長,少數患者病變繼續發展,腎小球囊上皮細胞增殖較為明顯,並可與腎小球毛細血管叢粘連,局部形成新月體,巨噬細胞增殖也可形成新月體,逐漸轉入慢性,在嚴重的病例,入球小動脈及腎小球毛細血管可發生纖維素樣壞死及血栓形成,或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顯著增殖,可轉變為新月體性腎炎,短期導致腎功能衰竭。

病變主要在腎小球,引起血尿,蛋白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鈉,水瀦留,而腎小管功能基本正常,表現為水腫,高血壓,嚴重時可致左心衰竭及高血壓腦病。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診斷

診斷

典型病例於咽峽部,皮膚等處鏈球菌感染後發生水腫,血尿,蛋白尿等癥狀,診斷多無困難,一般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至少以下列三項特徵中的兩項為依據:

1在咽部或皮膚病變部位檢出可致腎炎的M蛋白型beta;溶血性鏈球菌A組。

2對鏈球菌胞外酶的免疫反應-抗鏈球菌溶血素“Ordquo;(ASO),抗鏈球菌激酶(ASK),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ADNAaseB),抗輔酶I酶 (ANADase),抗玻璃酸酶(AH),有一項或多項呈陽性,咽部感染後ASO增高,皮膚感染後AH,ADNAase和ANADase反應陽性。

3C3血清濃度短暫下降,腎炎癥狀出現後8周內恢復正常,癥狀不明顯者必須詳細檢查,特別應反覆檢查尿常規方能確診。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其他腎小球腎炎所表現的急性腎炎綜合征

無論是原發或繼發腎小球腎炎,在上呼吸道感染後都可誘發其活動性,出現急性腎炎綜合征的癥狀,應與鏈球菌感染後的腎小球腎炎鑒別,非鏈球菌感染後的腎小球腎炎包括感染後心內膜炎,分流性腎炎,敗血癥,肺炎球菌性肺炎,傷寒,二期梅毒,腦膜炎球菌血癥,病毒和寄生蟲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者包括多系統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過敏性紫癜等,可呈現急性腎炎綜合征特徵的非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主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動脈硬化栓塞性腎病和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繼發性者常有其他系統癥狀,有疑難時可做腎活組織檢查,可能對診斷有幫助。

2.少數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

表現為腎病綜合征,應與其他腎病綜合征鑒別。

3.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常和急性腎小球腎炎相似,然而治療及預後均不同,故對癥狀嚴重,病情急劇惡化者要高度警惕,需要時做腎活檢以明確診斷。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治療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西醫治療

妊娠期急性腎炎的治療與非妊娠期相同。急性腎炎輕癥者大多可以自愈,不必過多用藥,但應採取下列措施:

1.休息 妊娠期急性腎炎孕婦應完全臥床休息。應避免受寒受濕,以免寒冷引起腎小動脈痙攣,加重腎臟負擔。

2.飲食控制 宜低鹽、低蛋白飲食。每天入量限制在1000ml以內。成人蛋白質每天宜在30~40g,以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3.控制感染 肌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天80萬U,10~14天。

4.對癥處理 水腫及少尿者給以利尿劑;高血壓及高血壓腦病者給以肼屈秦等降血壓藥物;急性心力衰竭時,主要治療是減少循環血量,靜脈注射速尿;如肺水腫明顯者可注射鎮靜劑及嗎啡;有腎功能衰竭時按腎功能衰竭處理。

5.產科處理 急性腎炎輕癥者可以繼續妊娠;如果腎臟病變繼續發展,病程持續2周以上則應終止妊娠。

預後

大部分患者恢復較快,癥狀持續1周即消失。可引起早期流產及早產。非妊娠期急性腎炎的病死率為5%以下。Fetding報道的68例急性腎炎有106次分娩,圍生兒死亡率為1.9%,早產率為3.7%,嚴重妊高征為1%。Kaplan總結17例妊娠前患急性腎炎患者,認為已痊癒的急性腎炎患者不影響以後的妊娠過程,不增加妊高征發生率,同時妊娠也不影響腎臟的功能。Rauromo發現急性腎炎後3年內病人如懷孕,則妊高征發生率和早產率增加,所以建議患者在急性腎炎體征消失後至少1年再懷孕為宜。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中醫治療

1.風熱證

初起眼瞼水腫,繼則面部、手水腫,重則全身水腫,尿少伍昔,多見惡風發熱,咽喉痛,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宣肺利水,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麻黃,生石膏,杏仁,桑皮,冬瓜皮,白茅根g,水煎服。

(2)麻黃,連翹,赤小豆,茅根,水煎服。

2.水濕證

表現為水腫明顯,尿少,身倦體重,苔白膩,舌質淡紅。治宜利濕行水,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茯苓,豬苓,澤瀉,大腹皮,陳皮,桂枝,白茅根,水煎服。

(2)赤小豆,蒲公英,白茅根,水煎服。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什麼是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別名:妊娠合併急...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別名:妊娠合併急...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意思? 妊娠合併急性腎小球腎炎(別名:妊娠合併急...的癥狀和治療方法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