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癥狀
一般為飽餐或過度疲勞後發生,夜間多見,疼痛為突發性,右上腹多見,也可見於上腹部正中或劍突下,陣發性加劇,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下角或右腰部,少數病人可放射至左肩部,70%~90%的病人可有噁心和嘔吐;80%左右的病人出現寒戰,發熱;25%左右的病人合併黃疸,嚴重感染時可出現休克。
右上腹壓痛明顯,右季肋下可觸及腫大的膽囊,並發腹膜炎時可有腹肌緊張和反跳痛,部分病人墨菲征陽性,妊娠晚期由於增大的子宮掩蓋,腹部體征可不明顯。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膽汁淤積(20%):
90%以上的膽汁淤積由結石嵌頓引起,結石可引起膽囊出口梗阻,膽囊內壓增高,膽囊壁血運不良,發生缺血性壞死;淤積的膽汁可刺激膽囊壁,引起化學性炎癥,如胰液反流,胰消化酶侵蝕膽囊壁引起急性膽囊炎。
細菌感染(30%):
由於膽汁淤積,細菌可繁殖,經血流,淋巴或膽道逆行進入膽囊,引起感染,感染源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70%為大腸桿菌,其次為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
妊娠的影響(10%):
妊娠期雌,孕激素大量增加,膽囊壁肌層肥厚,膽囊平滑肌鬆弛,膽囊收縮力下降,膽囊容量增大2倍,膽囊排空延遲,加之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增高,膽固醇和膽鹽的比例改變,膽汁黏稠度增加易發生膽囊炎;妊娠子宮增大壓迫膽囊也可引起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可單獨存在或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一部分,急性膽囊炎由膽道結石梗阻膽囊管引起;膽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常是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病因。
(二)發病機制
過去因孕婦不宜做X線膽囊檢查,故這方面資料較少,現用超聲來評估孕婦膽囊動力學,發現孕婦在早期妊娠膽囊雖未增大,但排空率有輕度下降,妊14周後,膽囊空腹容積增大到15~30ml,殘餘容積亦增加,為2.5~16ml,膽囊排空率明顯下降。
妊娠期膽囊的變化可能與激素有關,雌激素降低了膽囊黏膜上皮對鈉的調節而使黏膜吸收水分能力下降,勢必影響膽囊的濃縮功能,膽囊排空減慢與孕酮增多有關,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引起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釋放,使膽囊收縮排空,孕酮降低膽囊對膽囊收縮素的反應,同時又抑制膽囊平滑肌收縮而使膽囊排空緩慢。
妊娠對膽汁成分和分泌也有影響,膽汁酸鹽,磷脂和膽固醇是膽汁的重要化學成分並保持一定的比例,使形成一種膠態溶液,這種比例的改變,特別是膽汁酸,磷脂的減少或膽固醇增多,均可使膽固醇從過飽和的膽汁中結晶,沉澱而形成結石,孕婦到妊中,末期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增加,膽固醇飽和度增高,同時從早妊開始膽汁酸池容積增加,膽汁酸中鵝去氧膽酸的比例下降而膽酸比例上升,繼之與膽酸合成率增加相反,鵝去氧膽酸與去氧膽酸下降,這種比例改變影響了膽固醇在膠態溶液中的溶解度,使膽固醇易析出結晶,加上孕酮降低膽囊收縮力,使膽囊排空時間延長,殘餘容積增多,為膽石形成與細菌繁殖創造條件而易致膽道感染。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診斷
診斷
根據典型病史,突發性右上腹絞痛,陣發性加重,右上腹膽囊區壓痛,肌緊張,體溫升高,即可診斷,超聲見膽囊腫大壁厚,收縮不良,或合併膽石等診斷就更明確,如觸到張力很大的膽囊或體溫在39~40℃,病情不緩解等,應考慮膽囊壞死,穿孔的危險增大,有可能引起腹膜炎。
鑒別診斷
首先要考慮與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妊娠急性脂肪肝,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並HELLP綜合征鑒別;也要和其他雖不危及生命但很嚴重的病如右側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胰腺炎,肺炎等鑒別。
其次要與最需要及時手術的急性闌尾炎鑒別,妊期闌尾位置上移常易誤診為膽囊炎而延誤手術。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治療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西醫治療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原則是保守治療為主,適當控制飲食,緩解癥狀,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消除併發癥,必要時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1)控制飲食:重癥患者應禁食,輕癥患者癥狀發作期,應禁脂肪飲食,如在緩解期可給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適當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失調。
(2)對癥治療:可用解痙止痛劑如阿托品0.5~1mg肌內注射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內注射。硝酸甘油、美沙酮、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也有解痙鎮痛作用,可適當選用。癥狀緩解期可適當服用利膽藥,如選用50%硫酸鎂10~15ml,3次/d口服,可使Oddi括約肌鬆弛,促進膽囊排空。其他利膽藥有去氫膽酸、熊去氧膽酸、羥甲煙胺(利膽素)等。
(3)抗感染治療:應選用廣譜抗生素。頭孢菌素類在膽汁中的濃度較血液中高4~12倍,且對胎兒無不良影響,應作為首選,其中頭孢哌酮(先鋒必)在膽汁中的濃度是血液濃度的100倍,是治療嚴重膽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治療期間患者癥狀逐漸加重,保守治療失敗或出現嚴重的合併癥如阻塞性黃疸、膽囊積膿、壞疽性膽囊炎穿孔、膽囊周圍膿腫合併瀰漫性腹膜炎者。除非病情危急,應選擇妊娠中期手術,此期流產率為5%左右,低於妊娠其他時期。如臨近預產期,最好等到產後再行手術治療。手術後應給予保胎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有膽囊造口引流術、膽總管引流術、膽囊切除術或病灶局部膿液引流術。文獻報道可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未發生孕婦及胎兒死亡,並不增加流產和早產率,但報道例數較少,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評價。
預後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西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