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
酮癥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種情況,輕度實際上是指單純酮癥,並無酸中毒,有輕中度酸中毒者可列為中度;重度則是指酮癥酸中毒伴有昏迷,或雖無昏迷但二氧化碳結合低於10mmol/L,後者很易進入昏迷狀態,較重的酮癥酸中毒臨床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糖尿病癥狀加重
nbsp;多飲多尿,體力及體重下降的癥狀加重。
2.胃腸道癥狀
包括食慾下降,噁心嘔吐,有的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現腹痛癥狀,有時甚至被誤為急腹癥,造成腹痛的原因尚不明瞭,有人認為可能與脫水及低血鉀所致胃腸道擴張和麻痺性腸梗阻有關。
3.呼吸改變
酸中毒所致,當血pHlt;7.2時呼吸深快,以利排酸;當pHlt;7.0時則發生呼吸中樞受抑制,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類似爛蘋果氣味的酮臭味。
4.脫水與休克癥狀
中,重度酮癥酸中毒患者常有脫水癥狀,脫水達5%者可有脫水表現,如尿量減少,皮膚乾燥,眼球下陷等,脫水超過體重15%時則可有循環衰竭,癥狀包括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及體溫下降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5.神志改變
神志改變的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早期有頭痛,頭暈,委靡,繼而煩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過多,腦缺氧,脫水,血漿滲透壓升高,循環衰竭。
6.誘發疾病表現
各種誘發疾病均有特殊表現,應予以注意,以免與酮癥酸中毒互相掩蓋,貽誤病情。
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因
高血糖(20%):
DKA患者的血糖呈中等程度的升高,常在300~500mg/dl範圍,除非發生腎功不全,否則多不超過500mg/dl,造成患者高血糖的原因包括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機體對胰島素反應性降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以及脫水,血液濃縮等因素。
酮癥(15%):
酮體是脂肪beta;-氧化物不完全的產物,包括乙酰乙酸,beta;-羥丁酸和丙酮3種組分,其中乙酰乙酸為強有機酸,能與酮體粉發生顯色反應;beta;-羥丁酸為乙酰乙酸還原產物,亦為強有機酸,在酮體中含量最大,約占酮體總量的70%;丙酮則為乙酰乙酸脫羧產物,量最少,呈中性,無腎閾,可呼吸道排出,正常人血酮體不超過10mg/dl,酮癥酸中毒時可升高50~100倍,尿酮陽性。
酸中毒(10%):
酮癥酸中毒時,酮酸,乳酸等有機酸以及硫酸,磷酸等無機酸生產增多,腎臟排酸失鹼加重,再加上脫水和休克造成機體排酸障礙,最終導致酸中毒的發生。
脫水(10%):
酮癥酸中毒時,血糖明顯升高,同時大量酸根產生,滲透性利尿及排酸失水,加上呼吸深快失水和可能伴有的嘔吐,腹瀉引起的消化道失水等因素,均可導致脫水的發生。
電解質紊亂(10%):
滲透性利尿,攝入減少及嘔吐,細胞內外水分轉移血液濃縮均可以導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鉀的丟失,由於同時有電解質的丟失和血液濃縮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測定的血電解質水平可高,可低,亦可在正常範圍,酮癥酸中毒時,由於血脂水平增高,可使水溶性的電解質成分如血鈉假性降低,同時由於細胞分解代謝量增加,磷的丟失亦增加,臨床上可出現低血磷癥。
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
診斷
根據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所見,不難及時做出正確診斷。
鑒別診斷
但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和昏迷鑒別。
1.其他糖尿病急性併發癥,包括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低血糖昏迷。
2.腦血管意外
nbsp;可誘發酮癥酸中毒,致二者並存。
3.其他原因引起的酮癥酸中毒,如飢餓性酮癥及酒精性酮癥酸中毒,但血糖一般正常或偏低,或僅略高於正常。
4.各種急腹癥,如急性胰腺炎,膽囊炎可並發酮癥酸中毒。
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
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西醫治療
一、常規治療
對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來說,應堅持防重於治的原則。首先應加強有關酮癥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強糖尿病患者、家屬及一般人群對酮癥酸中毒的認識,以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本病。其次應嚴格控制好糖尿病,及時防治感染等誘因,以預防酮癥酸中毒的發生與發展。
在治療方面,對於輕度的酮癥酸中毒患者應鼓勵進食進水,用足胰島素,以利血糖下降和酮體消除;中度和重度酮癥酸中毒應用小劑量胰島素療法,必要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治療過程的始終,都應注意去除誘因,這不僅有利於酮癥酸中毒的治療,而且可防治酮癥酸中毒的復發。
(1)小劑量胰島素療法:此療法是指按每千克體重(按標準體重計算)每小時0.1U/kg體重的劑量,經靜脈、肌肉或皮下給予胰島素,成人通常用4~6U/h,一般不正超過10U/h。使血糖以75~100mg/h的速度下降。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酮體,小劑量胰島素療法即可對酮體生成產生最大抑制,而又不至引起低血糖及低血鉀,低血糖不利於酮體消除。小劑量胰島素使用過程中應注意:
1胰島素可皮下給藥,但較重者末梢循環差,皮下用藥效果不佳,常需靜脈給藥。
2可用衝擊量20u左右,尤其是採用胰島素皮下給藥時。
3血糖低於250mg/dl時,可按胰島素︰葡萄糖=1︰4~1︰6給藥,即500ml 5%葡萄糖液中加入胰島素4~6u。
4靜脈給藥者停止輸液後應及時皮下注射胰島素,否則由於靜脈胰島素代謝清除率高,作用難以持久,如果造成酮癥酸中毒的誘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導致酮癥酸中毒的復發。
(2)補液:對重癥酮癥酸中毒患者十分重要,不只利於失水的糾正,而且有助於血糖的下降和酮體的消除。成年酮癥酸中毒患者一般失水3~6L,原則上前4h應補足水量的1/3~1/2,以糾正細胞外脫水及高滲問題;以後則主要糾正細胞內脫水並恢復正常的細胞功能和代謝。
(3)糾正電解質紊亂:鈉和氯的補充可通過輸入生理鹽水而實現,因對本癥患者糾正電解質紊亂主要是補鉀,患者總體鉀丟失往往較嚴重,而且胰島素的使用和血pH值升高可促使鉀進入細胞內,血容量補充能利尿排鉀,都可加重鉀的缺乏。常用10%氯化鉀,每瓶液1.5g。值得注意的是高血鉀可引起嚴重的後果,如心跳驟停等,必須加以預防。補鉀時應加注意:
1血鉀低或正常而且有尿者可立即補鉀。
2血鉀高或無尿者第2、3瓶液體內應加鉀。
324h補氯化鉀3~6g。
4可輔以口服10%氯化鉀,以減少靜脈補鉀量,有人主張補磷。
(4)糾正酸中毒:首先值得強調的是只有重度酸中毒方需補鹼。由於鹼性物質難以通過血腦屏障,補鹼過於積極可因體循環pH值下降,機體排酸機制的受抑而加重顱內酸中毒和組織缺氧。補鹼過於積極還可促進鉀進入細胞而加重低血鉀。糾正酸中毒時不宜使用乳酸鈉,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乳酸性酸中毒,常5%碳酸氫鈉100~200ml(2~4ml/kg體重)。輸入鹼液時應注意避免與胰島素使用同一條通路,以防胰島素效價的下降。
(5)其他:
1去除誘因: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列表記錄血及尿化驗結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鉀及胰島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結2次,以指導治療。
輔助治療:吸氧、糾正心衰、降低顱內壓等。
二、擇優方案
對於酮癥酸中毒昏迷持續小劑量胰島素輸注,糾正酮癥及酸中毒尤為重要,而補液相對高滲昏迷來說要少些,且也較為重要,補鉀、補鹼、預防感染及去除誘因亦不可少。
1、採用胰島素泵持續輸注,可予以每小時5~6U,直至酸中毒糾正及酮體消失,改為胰島素分次注入或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藥治療。
2、對於昏迷患者予以胃管補液,經胃管每4h注入溫開水300~400ml,直至能主動飲水。如酮癥酸中毒尚未糾正,應鼓勵患者主動飲水。24h飲水1500~2000ml,直至酮癥酸中毒糾正。
3、積極配合補鉀、糾正酸中毒、預防或控制感染及去除誘因治療。
預後
一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死率為5%~10%,而老年糖尿病人患酮癥酸中毒的病死率達50%以上。因此,應重視預防酮癥酸中毒的發生。
老年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