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骺骨軟骨病癥狀
主要為足跟後部疼痛,腫脹和有壓痛,患兒用足尖行走或呈輕度跛行,奔跑,跳躍,行走過久或牽拉跟腱附著處過久,可使疼痛加劇,患兒因此不能參加體育活動,檢查發現跟骨後下方兩側壓痛和輕度腫脹。
nbsp;
跟骨骨骺骨軟骨病病因
病因、發病機制:
由於在負重時跟腱急性或慢性牽拉跟骨骨突所致。跟骨骨突是跟骨的第2骨化中心,屬牽拉骨骺,有強有力的跟腱附著,在7~10歲時出現,為1個或幾個骨化中心,以後形成一個半月骨化中心,在15~18歲時與跟骨融合,直接發病原因是,在負重時跟腱急性或慢性牽拉跟骨骨突,或較硬的皮鞋後幫過度摩擦足跟,跟骨結節可有很多解剖變異,正常密度就可大於跟骨本身,故近年來有學者認為它是正常骨骺的變異。
跟骨骨骺骨軟骨病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X線表現可確立診斷。
鑒別診斷
一、足跟骨質增生足跟骨質增生俗稱為跟骨刺。它骨質增生癥的一種,其癥狀是足跟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癥狀減輕,跟骨部位長骨刺,多見於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很多組織會發生退變,尤其是足跟部位承受很大的壓力,且承受壓力持續時間也較長,加上行走過程中少不了足跟部位的摩擦和衝擊,所以足部相關組織很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從而誘發足部骨刺(骨質增生)的出現。
二、 跟下脂肪墊炎
本病為後跟痛,與走路多,負重,體質下降,近期體重明顯增加,鞋底薄有關.壓痛點在足跟正中點靠後一些,特點是坐一會突然站起時或睡醒覺後起床時著地疼痛明顯,活動一會兒會明顯減輕.原因是炎癥刺激的疼痛隨著足跟與地面的擠壓使血流增快,炎性物質被部分帶走,疼痛緩解.休息時炎性物質又在產生及積存在此.故再次著地還會疼痛.部位在跟下脂肪墊,性質為無菌性炎癥。
跟骨骨骺骨軟骨病治療
跟骨骨骺骨軟骨病西醫治療
(一)治療
病變輕時可讓患兒少走路,少站立,避免劇烈運動。為了減輕並放鬆跟腱的張力和壓力以及跟骨的拉力,抬高鞋跟1~2cm或更換鬆軟的皮鞋,癥狀可自行消失。如果局部腫痛較重,並伴有滑囊炎,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確炎舒松)以緩解癥狀。對少數患者可用石膏固定足於下垂位4~6周,拆除石膏後可配合理療和熱敷。
(二)預後
本病屬自愈性,預後良好。
跟骨骨骺骨軟骨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