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電常數

科學知識 9547 4622 2014-11-23

介電常數:英文名稱:dielectric constant。電容器的極板間充滿電介質時的電容與極板間為真空時的電容之比值稱為(相對)介電常數。又稱為「電容率」或「相對電容率」。介電常數通常隨溫度和介質中傳播的電磁波的頻率而變。電容器用的電介質要求具有較大的介電常數,以便減小電容器的體積和重量。

電容式物位開關是利用無料時介質是空氣,有料時介質是物料這種差別來實現料位報警的,空氣的介電常數約為「1」,如果物料的介電常數越大,則無/有料之間的電容差別就越大,物位開關越好判斷。而物料品種一旦固定了,它的介電常數也就固定了,要使無/有料的差別盡量大,只好延長探極長度,以使電容式物位開關穩定工作。當然,電容式物位開關也有「靈敏度標定」這種方法去適應上述「差別」的大、小,但靈敏度標定得太高,抗干擾能力會變低。所以,還是在可能情況下,用長一點探極好。

介電常數代表了電介質的極化程度,也就是對電荷的束縛能力,介電常數越大,對電荷的束縛能力越強。它是表示絕緣能力特性的一個係數,以字母ε表示,單位為法/米。

介電常數分為:

(1)絕對介電常數(absolute dielectric constant)ε0、定義為1/μ0c2、其中μ0為真空磁導率,c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介電常數,定義為電通量密度D除以電場強度E。其SI單位為法/米,常用微法/米、納法/米、皮法/米;

(3)相對介電常數(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εr,定義為ε/ε0、其中ε0為真空介電常數,它是無量綱量。在化工中一般使用相對介電常數來表徵電介質或絕緣材料電性能。一般化工文獻中,往往使用「介電常數」代替「相對介電常數」。但在有可能混淆的場合,不得把相對介電常數簡稱為介電常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