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是一項對抗性強、搏鬥激烈的重競技運動,它同我國武術的散手一樣,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
拳擊比賽是在專門設置的拳擊台上進行的。參加賽的運動員按體重從48公斤到91公斤以上,分為12個級別進行較量。比賽時,運動員雙手要戴皮製的拳套,一人對一人,按一定的規則和拳法,相互伺機打擊對方的腰帶以上的上體正面、前側面和頭部髮際以下的面部及面部的兩側部位,以擊倒對手為絕對勝利。被擊倒的一方,在裁判員呼數至10而未能站起時,即為失敗。如雙方均未被擊倒,則按有效的擊打次數(點數)的多寡來決定勝負。
拳擊運動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互相殘殺角鬥發展而來的。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初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一方喪失比賽的能力為止。到了1743年,才初步制訂了拳擊規則。1747年又發明了原始的拳套,拳擊規則不斷得到修改,至1891年始為世界所公認比賽項目,1924年成立了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圖片附件:[北京時間12月13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第15屆亞運會男子拳擊60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胡青擊敗蒙古拳手 ...]
當今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種拳擊運動,即職業拳擊運動和業餘拳擊(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拳擊比賽都屬於業餘拳擊)。這兩種拳擊在比賽規則和方法上有很大差別。業餘拳擊比賽,運動員身著背心、短褲、戴頭盔,雙手戴大而厚的拳擊手套(每隻手套重228克),職業拳擊比賽,運動員則不戴頭盔,上身赤裸,手套小而薄(每隻手套重為143克或171克)。在比賽時間上,業餘拳擊比賽每場3回合,每回合3分鐘,兩個回合間休息1分鐘;職業拳擊比賽則為12回合。業餘拳擊一般有安全保障,當運動員有粗野或違反規定的動作時,則給予警告或取消比賽資格。而職業拳擊比賽則完全是為了高額酬金,因此經常出現不顧對方安危的野蠻動作,這種比賽不時出現死亡事故。
業餘拳擊運動有益於身體機能的發展,堅持不懈得參加拳擊訓練,不僅可以使骨胳堅實、肌肉發達,使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得到改善,而且對培養機智、果斷和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拳擊比賽規則
比賽
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只進行男子拳擊賽。拳擊比賽由兩位選手在方形拳擊台上進行。在業餘拳擊比賽中,比賽的目標是通過擊打對手獲得點數或造成對手無法繼續比賽。
拳擊手必須佩戴拳擊手套,只允許用握緊的拳頭擊打對方腰際以上側面、正面部位。在悉尼奧運會中,每一場拳擊比賽包括四個回合,每回合二分鐘,每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鐘。在以前的奧林匹克拳擊賽中都是每一場三個回合,每回合三分鐘。
得分
當鈴聲響起,拳擊比賽的一個回合就開始。拳擊手相互逼近,企圖有效擊打對方得分。用握緊的手套拳峰部位對對方身體合理部位一次清晰有力的擊中,得一分。有效擊中部位包括對方頭的正面和側面,腰際以上上體的正面和側面。對臂部的擊中無效。對有效擊中部分的擊中如果裁定不構成打擊力量,則不得分。
由5人評判小組來決定擊中是否得分,電子記分系統將確保只有在五名評判員中的至少三名裁定得分時才記分。每一個評判員面前有兩個按鈕,一個按鈕代表一個選手。當評判員認為選手對對手有一次有效擊中時可按一下相應當按鈕。只有至少三名評判員在相互相差不到一秒的時間之內按下同一按鈕,記分系統才記分。
拳擊手一次有效擊中可得一分,點數通過電子系統計算。當兩位拳擊選手在近距離搏鬥中快速連續相互擊打對方時,每一方都無法實施有足夠打擊力量的擊打。這時候,評判員可等到近戰結束,給佔優勢的一方得一分。
在拳擊比賽結束時,合計每個評判員所給的點數,獲得多數評判員評定的點數較多者被宣佈為優勝者。如果兩位選手的最後所獲點數相同,評判員將通過評定哪位選手在比賽場面上佔優或體育作風較佳來決定優勝者的歸屬。如果評判員在衡量這些因素後評定依然持平,這是他們可以轉而考慮選手的防守技能來作出最後評定。
(擊)倒地和(擊)倒地不起
在一場拳擊比賽中,拳擊手在被擊中後腳以上身體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觸檯面可判為倒地。在被擊中後身體部分跌出圍繩以外或體力不支依靠或懸掛在圍繩上,或者在受到重擊後,雖然可以站立但被台上裁判員認為無法繼續比賽時,選手都應被判為倒地。當拳擊手被擊倒後,場上裁判開始從1到10數秒數。現在已採用電子數秒設備,每數一次設備會發出一聲嘟聲,但是台上裁判經常自己來數秒。台上裁判在數秒時要求保持一隻手在倒地選手的面前,用手勢表明數秒的數字。在數到10秒後,如果倒地選手依不能起立,可判對方擊倒對手獲勝。
即使倒地選手立刻站立起來,也不能繼續比賽,他必須先接受台上裁判員的8次數秒。在數秒到8後,在認為比賽可以繼續時,台上裁判員會命令"開始"繼續比賽。如果被擊倒選手在站立起來後再在無擊打情況下再次倒地,台上裁判員開始一次8次數秒。
倒地並正在被數秒的選手只有在決賽的最後一個回合結束鈴聲響時才可以被終止數秒,避免被判失敗。在其他回合和比賽中,台上裁判員在鈴聲響後繼續數秒。
如果雙方同時被擊倒地,台上裁判員同時數秒,只要一方保持倒地,繼續數秒到10。如果雙方在數秒到10時都不能站起,這時比賽結束,倒地時間以前為止獲得點數最多者勝出。
認輸
在其他情況下,包括因為選手不能承受重擊,或者選手不符合比賽資格以及選手退出,台上裁判員可結束比賽,宣佈對方為優勝者。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拳擊對抗時的傷害引起。除了台上裁判員外,在場邊的助手可以決定選手是否能承受重擊而向場內拋毛巾表示棄權。
犯規
拳擊手犯規時,他將面臨告誡、警告或最嚴厲的處罰,取消比賽資格。對同一種犯規定兩次告誡等於一次警告。三次警告,無論是否針對同一種犯規,就會導致取消選手的比賽資格。常見到犯規包括:擊打對方腰線以下部位,抱住對方,用手臂和肘部擠壓對方的臉部,把對方的頭往圍繩外壓,張開手掌擊打,用掌背擊打,擊打對方的頭頸後部以及軀體的背部。其他的犯規有消極防守,在場上裁判員命令"分開"時不後退一步,語言衝撞台上裁判員以及在台上裁判員命令"分開"後馬上擊打對方。
(拳擊)體重級別劃分
2000悉尼奧運會拳擊比賽包括12個級別。體重級別的劃分和限度如下:
級別體重
次特輕量級,48公斤級
特輕量級,51公斤級
最輕量級,54公斤級
次輕量級,57公斤級
輕量級,60公斤級
輕中量級,63.5公斤級
次中量級,67公斤級
中量級,71公斤級
次重量級,75公斤級
重量級,81公斤級
最重量級,91公斤級
超重量級,91公斤級以上
其他規則
1.如果任何一個拳擊手在一個回合內接受三次數秒獲一場比賽中接受四次數秒,台上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宣佈對方為優勝者。
2.如果台上裁判員在比賽的第一個回合由於選手眼部受傷或類似的原因終止比賽,對方勝出。但是,如果台上裁判員在第二或第三回合由於上述原因終止比賽,將通過累計到此時為止評判員所給的點數來評定比賽的優勝者。
3.參賽的選手要求在第一回合開始之前和比賽結果宣佈後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的選手年齡必須不小於17歲,不大於34歲。
4.參賽選手下巴禁止蓄有鬍鬚,上唇鬍鬚最長不能超過上唇緣。
5.每一場比賽之前,醫務檢查官必須聲明參賽選手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參賽。在比賽中,有三名醫生在場邊,任何一位醫生在認為依據醫學上的理由有必要終止比賽時可以終止比賽。
拳擊台
比賽用的方形拳擊檯面積為6.1平米,四周有圍繩。拳擊台表面由拉展開的帆布組成,帆布下面有軟墊層。整個拳擊檯面延伸出圍繩的面積為45.72平方厘米。
拳擊台的每一邊的圍繩由四根平行的繩子組成。離拳擊台地面最低的繩子有40.66厘米高,兩道繩子間的高距為30.48厘米。
拳擊台上的四角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參賽時拳擊手可使用的台角是紅色和藍色,其餘兩個中立角為為白色。
賽程安排
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的選手將被任意成對編排,不考慮他們的排名。採用單一淘汰制,勝者進入下一輪,敗者被淘汰出局。選手通過初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進入決賽。半決賽的勝者爭奪金銀牌,兩個敗者都獲得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