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由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的故事片。
該片講述了由薩瓦特利·卡西歐扮演的多多,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該片于1988年11月17日上映。
該片獲1990年第5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天堂電影院
-
外文名
Nuovo cinema Paradiso
-
其他名稱
新天堂樂園;星光伴我心
-
類型
劇情
-
導演
吉賽貝·托納多雷
-
主演
菲利浦·諾瓦雷,雅克·貝漢,薩瓦特利·卡西歐
-
編劇
朱塞佩·托納多雷VannaPaoli
-
分級
USA:R
-
上映時間
1988年11月17日意大利
-
片長
155分鐘國際版123分鐘
-
對白語言
英語/意大利語
-
制片地區
法國意大利
-
出品公司
TF1FilmsProductions
-
imdb編碼
tt0095765
-
色彩
彩色
-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
膠片長度
3377m;4300m
-
制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
攝制格式
35mm
-
主要獎項
1990年第5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90年第4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目錄 | 1劇情簡介 2演職員表 3角色介紹 | 4影片花絮 5音樂原聲 6獲獎記錄 | 7發行信息 8影片評價 |
---|
劇情簡介
阿爾夫萊多,演員菲利浦·諾瓦雷
阿爾夫萊多這個人物承擔著雙重角色:其職業角色是鄉村影院的放映員;其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薩爾瓦多的好友和導師。作為一個電影放映員,阿爾夫萊多和他的觀眾代表了電影黃金時代那種最淳樸、最徹底的電影文化傾向。

薩爾瓦多,演員薩瓦特利·卡西歐 ;馬克·萊昂納蒂 ;雅克·貝漢
影片主角薩爾瓦多是一個屬于新時代的人物,但他永遠也不會割斷和過去的聯系。老友、母親、舊日的電影、失落的愛情,成為他生命中剪不斷的紅線。這根線在他離開故鄉20多年后又把他牽回故鄉,讓他在成為導演以后又讓他坐回到觀眾席上。不過,薩爾瓦多的“返回”并非是飛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而是完成了一次螺旋形的上升。

艾琳娜,演員 艾格尼絲·娜諾
艾琳娜伊蓮娜是薩爾瓦多惟一愛過的女人,她與薩爾瓦多的愛情頗有幾分好萊塢電影的風格,一個窮小子愛上了一個上流社會的小姐,兩個人的愛情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對,愛情以失落告終。
影片花絮
- 朱塞佩·托納多雷導演這部電影的初衷,認為本片是一個訃告,宣告傳統的電影院(正如該片電影里的)和普通電影生產方式的終結。
- 片中大火燒毀了放映機房之后,安裝的新的電影放映機是模仿維多利亞四世時代,由意大利米蘭的Cinemeccanica S·p·a的手工制作完成。
- 片中多多回到家鄉,看到他的母親在為自己準備房間。在墻上的畫是費多里戈·費里尼的一部電影《白酋長》 (1952),主演利奧波多·的里亞斯特在影片中扮演了Father Adelfio。
- 在本片上映12年后推出的導演加長版,比原版足足多五十分鐘內容,主要是講述青年多多的愛情故事,和成年多多回鄉后與舊情人相會的情節。[3]
穿幫鏡頭
多多小的時候,學校讀書考試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個左撇子,成年之后,他卻是用右手在日歷上作記號的。
事實錯誤:1954年的日歷是不正確的。日歷上顯示1954年4月1日是星期五,實際上這一天應該是星期四。其他時間都是正確的。
時代錯誤:在一個場景中,電影屏幕上放映的電影是1956年的《上帝創造了女人》。在若干場景后,塞爾瓦托正在一個標有1954年的日歷上作記號。《上帝創造女人》的發行時間是在1956年。
多多小的時候,在考試時,給埃弗特扔答案時,第一個鏡頭扔出去用的是左手,而下一個鏡頭收回去的卻是右手。
音樂原聲
演唱歌手 | Ennio Morricone | |
專輯曲目 | ||
Cinema Paradiso | Maturity | While Thinking About Her Again |
Chilhood and Manhood | Cinema On Fire | Love Theme |
After The Destruction | First Youth | Love Theme For Nata |
Visit To The Cinema | Four Interludes | Runaway , Search and Return |
Projection For Two | From American Sex Appeal To The First Fellini | ToTo and Alfredo |
For Elena | Cinema Paradiso | Cinema paradiso-Josh Groban[4] |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0 | 第62屆 |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獲獎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89 | 第42屆 |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獲獎 |
1989 | 第42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0 | 第47屆 |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 《天堂電影院》 | 獲獎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89 | 第2屆 | 評審團特別獎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獲獎 |
1989 | 第2屆 | 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 | 菲利浦·諾瓦雷 Philippe Noiret | 獲獎 |
1989 | 第2屆 | 歐洲電影獎-最佳青年電影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獲獎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 菲利浦·諾瓦雷 Philippe Noiret | 獲獎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 薩瓦特利·卡西歐 Salvatore Cascio | 獲獎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劇本-原創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獲獎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 Ennio Morricone Andrea Morricone | 獲獎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導演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Blasco Giurato | 提名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 Beatrice Bordone | 提名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剪輯 | Mario Morra | 提名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藝術指導 | Andrea Crisanti | 提名 |
1991 | 第44 屆 | 電影獎-最佳化妝師 | Maurizio Trani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0 | 第11屆 | 最佳外語片獎 | 《天堂電影院》 | 獲獎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1 | 第14屆 | 最佳外語片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90 | 第15 屆 | 凱撒獎-最佳海報 | 《天堂電影院》 | 獲獎 |
1990 | 第15 |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2014 | 第4 屆 | 國外展映單元 | 提名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1989 | 第33 屆 | 大衛獎-最佳音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 Ennio Morricone | 獲獎 |
1989 | 第33 屆 | 大衛獎-最佳影片 | 《天堂電影院》 | 提名 |
1989 | 第33 屆 | 大衛獎-最佳女配角 | Pupella Maggio | 提名 |
1989 | 第33 屆 | 大衛獎-最佳導演 | 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 提名 |
1989 | 第33 屆 | 大衛獎-最佳制片人 | Franco Cristaldi Giovanna Romagnoli | 提名 |
資料來自:[5][6]
發行信息
發行公司
公司 | 國家 |
---|---|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 美國(1990) |
SpentzosFilms | 希臘 |
NipponHeraldFilms | 日本 |
TransmundoFilms | 阿根廷 |
VersátilHomeVídeo | 巴西(DVD) |
TransmundoHomeVideo | 阿根廷(video) |
MiramaxHomeEntertainment | 美國(2003)(DVD) |
AquariusTV | 希臘(2004)(DVD) |
AllianceAtlantisHomeVideo | 加拿大(2003)(DVD) |
哥倫比亞三星 | 巴西 |
HomeBoxOffice | 美國(USA)(DVD) |
ConcordeFilmverleihGmbH | 德國(1989)(WestGermany)(theatrical) |
UmbrellaEntertainment | 澳大利亞(2002)(DVD)/(2007)(Australia)(theatrical) |
SvenskFilmindustri | 瑞典(2003)(DVD)(directorscut)/(2004) (DVD)(Internationalversion) |
AsmikAceEntertainment | 日本(2005)(theatrical)(restoredversion) |
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 | 美國(2007)(DVD) |
Emerald | 阿根廷(2008)(DVD) |
HeraldAceInc. | 日本(1989)(theatrical) |
DolmenHomeVideo | 意大利(2007) (DVD)(directorscut) |
Homescreen | 荷蘭(2009)(DVD) |
SandrewFilmamp;Teater | 瑞典(1990) (theatrical) |
ArrowFilms | 英國(2013)(theatrical)(re-release) |
HBOVideo | 美國(1990)(VHS) |
VestronVideo | 德國(1990)(WestGermany)(VHS)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細節 |
---|---|---|
意大利Italy | 1988年11月17日 | ---- |
中國香港HongKong | 1990年1月18日 | ---- |
法國France | 1989年5月19日 | CannesFilmFestival |
加拿大Canada | 1989年9月12日 | TorontoFilmFestival |
法國France | 1989年9月20日 | ---- |
阿根廷Argentina | 1989年11月30日 | ---- |
西德WestGermany | 1989年12月7日 | ---- |
芬蘭Finland | 1989年12月15日 | ---- |
日本Japan | 1989年12月16日 | ----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90年1月4日 | ---- |
瑞典Sweden | 1990年1月19日 | ---- |
美國USA | 1990年2月2日 | NewYorkCity |
美國USA | 1990年2月23日 | ---- |
荷蘭Netherlands | 1990年4月13日 | ---- |
匈牙利Hungary | 1990年5月17日 | ---- |
日本Japan | 1991年11月8日 | directorscut |
英國UK | 1999年12月17日 | re-release |
中國香港HongKong | 2001年6月21日 | directorscut |
加拿大Canada | 2002年5月24日 | directorscut |
美國USA | 2002年6月14日 | limited,directorscut |
匈牙利Hungary | 2003年6月6日 | directorscut |
以色列Israel | 2005年1月20日 | directorscut |
韓國SouthKorea | 2013年9月26日 | 重映 |
以上資料來自:[7]
影片評價
劇照這是一段屬于主人公多多的人生歷程,一幅西西里小鎮的濃縮風情畫;一部關于電影和影人的至高禮贊、一份對于愛與曾經的深遠回憶。[8] (河南日報/王草評)
劇本的設置和演員的表演都很棒,感動之余會有吸一口涼氣的感覺,老放映員把不適合小朋友觀看的片段剪輯下來,并且做成了一個合集,多年以后孩子已經長大了,老人把這部合集給做導演的孩子看,這一幕非常感動。 [9](佟大為)
《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是擅長將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加以浪漫化的吉賽貝·托納多雷,本片以意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一家電影院為故事舞臺,描述小孩子多多與“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師阿佛列德的一段數十年忘年之交的感情,并旁及意大利人民對電影態度的感情變化,最后“天堂電影院”要拆卸了,大家回到小鎮來給它送終。本片堪稱是一封由影迷所寫的“情書”,廣泛引起全球電影愛好者的共鳴。[10] (揚子晚報)
我很喜歡看的一部電影是《天堂電影院》。那部片子等于是一個回憶,從一個小孩子從小到大的一個過程。我覺得他那個電影的背景跟自己的童年有共鳴,所以就會覺得非常的感觸。 [11](陳楚生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