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癥狀體征 2用藥治療 3飲食保健 4預防護理 | 5病理病因 6疾病診斷 7檢查方法 8并發癥 | 9預后 10發病機制 |
---|
癥狀體征
多見于精神不正常的中年婦女。皮膚局部先有燒灼、針刺和跳動感,繼而出現紅斑、腫脹,數小時后可出現單個或成批的紫癜。紅斑、腫脹1~2天消失,紫癜逐漸褪色,1~2周后自行消退,但可復發。皮疹好發于下肢、軀干、顏面等部位。自覺劇痛和觸痛,可伴頭痛、失眠、惡心、嘔吐等癥狀。
用藥治療
無特殊治療,可服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維生素B1或谷維素、地西泮(安定)、賽庚啶等,效果較好;出血嚴重者可服用大量維生素C、止血劑如卡巴克絡(安絡血)、維生素K或輸血。
飲食保健
具體飲食建議需要根據癥狀咨詢醫生,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
飲食宜清淡,戒除煙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預防護理
具體飲食建議需要根據癥狀咨詢醫生,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
飲食宜清淡,戒除煙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理病因
本癥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因素有關,患者對自體紅細胞過敏,紅細胞基質與組織固定性抗體結合,可引起水腫和毛細血管透性增加,導致皮下出血。情緒激動可誘發本癥。
疾病診斷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見出、凝血時間正常。
其他輔助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并發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后
屬少見病。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患者對自體紅細胞過敏,紅細胞基質與組織固定性抗體結合,可引起水腫和毛細血管透性增加,導致皮下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