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瀉在我們生活是比較少見的,主要是因為嬰兒在喂養的時候吸食乳汁所引起的一種腹瀉狀況。那當嬰兒出現母乳性腹瀉的時候,有哪些癥狀表現呢?母乳性腹瀉又應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一、母乳性腹瀉有哪些癥狀呢
因為母乳性腹瀉是比較少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母乳性腹瀉的癥狀有哪些。因此,接下來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母乳性腹瀉的癥狀吧。
1.大便異常頻繁
排便次數增多,少則三四次,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九次十次。
2.便狀異常
便便水分多,便狀呈泡沫稀水樣,伴有特殊酸臭味,時見便狀稀綠,帶有泡沫和奶瓣,偶見條狀透明粘液。
3.嬰兒無其它異常癥狀
還有一些嬰兒在母乳性腹瀉的時候無發熱癥狀,而且嬰兒也沒有表現出痛苦或則是哭鬧的反應,更無感染情況。
嬰兒精神狀態佳,食欲無變化。寶寶的體重增長穩定(每10天300g上下)。當然如果腹瀉時間長就有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所以父母需要觀察。
注意
重型母乳性腹瀉癥狀為每天排便超過10-20次,便便為“蛋花”水樣,嬰兒出現哭鬧、尿少或無尿等脫水癥狀,精神不振,均需及時送醫治療。
二、引起母乳性腹瀉原因
1.前列腺素E2引起
母乳中 “前列腺素E2”含量較高,其主要功用在于促進小腸平滑肌的運動,催生水分,增加電解質的產生,這會增加寶寶的排便次數,亦會使得便便呈現出稀溏狀。
2.乳糖不耐受
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嬰兒體內缺少乳糖酶所導致嬰兒無法將母乳中的乳糖吸收,從而導致寶寶出血母乳性腹瀉。而這種情況主要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原發性乳糖不耐受
如果是這種情況,則不需要改喂牛奶,嬰兒機體會漸漸適應,乳糖酶活性亦會增加,隨著輔食的添加就會逐漸好轉。另外需要注意,母乳喂養的媽媽在乳房吸空后不要讓嬰兒繼續吮吸,否則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引起脂性消化不良。
(2)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這種情況是指少數寶寶對乳類或某些食物過敏,引發感染損傷腸道后,對某些物質如單糖、雙糖等不耐受。
三、母乳性腹瀉3大類型
1.輕型腹瀉
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偶爾伴有溢乳或嘔吐,大便呈黃色或綠色稀便,每天5-6次(一般不超過10次)。輕型腹瀉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寶寶體溫為正常或稍微偏高。
2.重型腹瀉
起病急,腹瀉頻繁(每天10次以上),排便時向外濺射,為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呈黃綠色,會有較多黏液,肛門周圍皮膚發紅或表皮脫落。重型腹瀉多有發熱,脫水癥狀明顯,如口干、皮膚干燥、嚴重時會脈搏細弱、四肢冰涼、少尿或無尿。重型腹瀉應及時送醫。
3.遷延型腹瀉
腹瀉遷延,久治不愈,這種多見于營養較差的非母乳喂養的寶寶。病兒消化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消瘦,抵抗力較低,容易繼發皮膚、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一般來說,寶寶輕型腹瀉,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自行治療及護理。由于各系統未完善,2歲以下的寶寶,尤其6-11個月的寶寶腹瀉尤為高發,寶寶不同的年齡階段腹瀉防護也是不同的。
四、寶寶母乳性腹瀉怎么辦
母乳性腹瀉怎么辦
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現腹瀉時,父母應保持冷靜,對癥下藥:
1.生理性腹瀉
如果嬰兒腹瀉是生理性腹瀉,那么就是一種身體的正常情況,不用治療,也不用停止母乳。嬰兒會漸漸適應母乳中的成分,隨著輔食的添加會逐步好轉。
2.不同原因的腹瀉
偶爾發現嬰兒腹瀉可能是由于母親的飲食改變,造成了母乳的變化。舉個例子:如果母親近來的食物攝入過油,那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就會變多,嬰兒攝入母乳后自然脂肪量就會高,也會造成排便次數多。
有時乳糖過多嬰兒消化吸收不了也會引起腹瀉。如果專業醫生要求寶寶進行“去乳糖飲食”喂養,可在專業指導下采取以下方案:
(1)取鮮豆漿100ml,加入葡糖糖少量,約莫5克,攪拌均勻,即可食用。但不宜長期飲用。
(2)取米湯180ml,加入魚蛋白少量,沖調均勻,每日可讓寶寶飲用三次。
(3)可以給嬰兒喂食發酵酸奶。
對于重型的母乳性腹瀉嬰兒要及時就醫治療。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嬰兒腹瀉治療后不能立刻恢復原來的飲食,寶寶的腸胃適應需要過程,以防腹瀉反復。另外要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定時哺乳,發生腹瀉的嬰兒還要及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母乳性腹瀉的預防
母乳性腹瀉的預防應主要從哺乳媽媽的飲食做起。
1、哺乳媽媽應該飲食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喝湯時把浮油撇凈,建議每天早餐喝小米粥,吃清淡的素炒蔬菜,平時多吃水果,保證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2、建議每天給寶寶喝一次小米清湯,可以緩解寶寶的腹瀉還可以養脾胃。
3、另外在哺乳時,注意不要捂乳房。因為每側乳房基本吸空后,如果繼續吸吮,乳汁中脂肪量會增加,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主張要吸就吸,不吸就停。每次10分鐘左右,飽滿的乳房即可基本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