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健康知識 9547 374 2016-12-19

手術

早期 手術僅限于用簡單的手工方法,在體表進行切、割、縫,如膿腫引流、腫物切除、外傷縫合等。故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切開),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縫合)的操作。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領域不斷擴大,已能在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應用的器械也不斷更新,如手術刀即有電刀、微波刀、超聲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種。在治療心臟預激綜合征的手術時,可借助高功能電子計算機定位。有的手術操作也不一定要進行切割來破壞組織,如經各種內窺鏡取出膽道、尿路或胃腸道內的結石或異物,經穿刺導管用氣囊擴張冠狀動脈,或用激光使閉塞的血管再通等。因之手術也有更廣泛的含義。但目前絕大多數手術仍以醫師的手工操作為主。

剖腹產手術

剖腹產,或稱剖宮產,是外科 手術的一種。手術切開母親的腹部及子宮,用以分娩出嬰兒。通常剖腹生產是避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嬰兒或母親性命及健康造成損害。但有部份剖腹生產被用作替代本來的自然分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腹生產不應超過15%,以5-10%為佳。

剖腹產手術適用癥狀

1.難產

(1)頭盆不稱:是指骨盆入口平面狹窄。通俗的講是指胎兒相對于產婦的骨盆入口過大。

其中,"絕對頭盆不稱"發生于 孕婦骨盆明顯狹窄或畸形,或胎兒明顯過大。這類孕婦的足月活胎不能"入盆",不能經陰道分娩,在足月妊娠時需行剖宮產術,指證明確,容易做出決定。但臨床 上的"絕對頭盆不稱"較少,多見的是"相對頭盆不稱"。"絕對頭盆不稱"的孕婦在估計胎兒體重不大;估計胎兒耐受力良好;孕婦體力、產力足夠的情況下,可 以嘗試陰式分娩。

但是,由于目前的 孕期檢測手段測量胎兒及骨盆內徑的方法大都是"估計",且分娩過程是胎兒全身多平面、多徑線通過產道(比如 肩難產:胎頭娩出后,胎兒肩膀卡在骨盆出口處,不能娩出的情況),所以分娩前是無法確保這些"相對頭盆不稱"的孕婦能否最終陰式分娩,更無法精確預計分娩 過程。

(2)骨產道或軟產道異常:骨產道異常,比如有尾骨骨折過的孕婦,可能尾骨尖上翹,使有效的產道變窄。軟產道異常,如較嚴重的陰道發育 畸形、瘢痕狹窄等,或妊娠合并直腸或盆腔良、惡性腫瘤梗阻產道者。這些情況下,即使進行會陰切開,估計足月胎兒也不能通過產道,實行剖宮產術為好。

(3)胎兒或胎位異常:比如有些臀位、橫位、異常頭位(高直位、額位、頦后位等)不適宜陰式分娩。還有雙胎、多胎時的某些情況(雙胎第一胎為臀位、橫 位,或聯體雙胎等),也不適宜陰式分娩。另外,一些可矯治的胎兒異常,胎兒不能耐受分娩過程,或胎兒某部分異常不能通過產道,宜行剖宮產術。

(4)臍帶脫垂:一些胎膜已破的孕婦,胎兒臍帶越過胎兒先露部而先脫出于宮頸口外進入陰道,甚至陰道外,稱為臍帶脫垂。這時,宮頸、胎兒先露部等擠壓臍帶,胎兒可能迅速發生宮內窘迫,甚至死胎死產。所以一旦發現臍帶脫垂,胎心尚存在,應在數分鐘內娩出胎兒。

(5)胎兒窘迫:指胎兒宮內缺氧,由此造成胎兒酸中毒,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者可留有后遺癥,甚至胎兒宮內死亡,是產科常見合并癥。這種情況下,如短期內不能經陰道分娩,應立即行剖宮產術。

(6)剖宮產史:易發生子宮破裂或先兆子宮破裂。

2.妊娠并發癥

比如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

3.妊娠合并癥

比如某些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某些內外科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等等。某些傳染病,如妊娠合并尖銳濕疣或淋病等。

4.珍貴兒

此為相對剖宮產指征。產婦年齡較大、多年不孕、多次妊娠失敗、胎兒寶貴等。

手術后處理

最常見的反應有疼痛、發熱、惡心、 嘔吐、呃逆等。①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開始感覺切口疼痛,24小時內最劇烈,2~3日后明顯減輕,故中、大型手術后24小時內,可常規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或嗎啡10mg,應安靜休息、避免用力活動,以減輕疼痛。②發熱。術后開始階段為組織分解期,特點為輕度發熱、不思飲食。一般在 38℃以下,3~ 5日恢復正常。若發熱持續一周以上或不斷升高,應考慮并發感染。③惡心、嘔吐。常見病因是麻醉反應,待麻醉藥物作用消失后即可緩解。若無其他原因,不作特殊處理,但要防止誤吸。若伴有嚴重腹脹,則可應用持續性胃腸減壓。④呃逆。術后呃逆可能是神經中樞或膈肌直接受刺激所引起,可采用壓迫眶上神經、短時間吸入二氧化碳、胃腸減壓、給予鎮靜藥物或針刺等。

手術記錄

每次手術后,應由手術者寫手術記錄。首先要注明手術日期、術前診斷、術后診斷、手術名稱、手術者、 麻醉師姓名和麻醉方法等基本項目。記錄本身應包括以下各項:①患者體位、皮膚準備及其切口。②探查有關臟器、組織及主要病理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合時,更要詳細記錄。③決定所施手術方法的原因。④手術的重要步驟,包括縫合方式、所用縫線、有無引流或固定等。最好能繪圖說明。⑤手術時及術終時患者情況,術中的用藥和輸血、輸液等治療項目,麻醉效果是否良好等。⑥病變標本肉眼所見,是否送病理科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