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周轉率(Receivables Turnover Ratio)
目錄
|
什麼是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又叫收賬比率,是用於衡量企業應收賬款流動程度的指標,它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賒銷凈額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比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銷售收入除以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也就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它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用時間表示的周轉速度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叫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等於360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
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和折讓後的銷售凈額;
平均應收賬款是指未扣除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金額,是期初應收賬款餘額與期末應收賬款的平均數。有人認為,銷售凈額應扣除現金銷售部分,即使用賒銷凈額來計算,理論上更加完備,但是數據難以得到。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否則,企業的營運資金會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周轉。存在一些影響該指標正確計算的因素:季節性經營的企業使用這個指標時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結算方式;大量地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對計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將計算出的指標與該企業前期指標、與行業平均水平或其他類似企業的指標相比較,判斷該指標的高低。但僅根據指標的高低分析不出上述各種原因。
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公式
應收帳款周轉率公式有理論和運用之分:
1.理論公式:
應收帳款周轉率= | 賒銷收入凈額 | |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
= | 當期銷售凈收入 - 當期現銷收入 | |
(期初應收帳款餘額 +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2 |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 365 | |
應收帳款周轉率 |
2.運用公式:
應收帳款周轉率= | 當期銷售凈收入 | |
(期初應收帳款餘額 +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2 |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 360 | |
應收帳款周轉率 |
兩者的區別僅在於銷售收入是否包括現銷收入。我們可以把現銷業務理解為賒銷的同時收回貨款,這樣,銷售收入包括現銷收入的運用公式,同樣符合應收帳款周轉率指標的含義
銷售凈收入=銷售收入-銷售退回 賒銷收入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現銷收入
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應收賬示周轉率高,表明收賬迅速,賬齡較短;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強;可以減少壞賬損失等。
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舉例
表1 甲公司簡化資產負債表 單位:萬元 資產 08年
12月31日09年
12月31日負債及股東權益 08年
12月31日09年
12月31日現金 339 431 短期借款 170 199 應收帳款 365 503 應付帳款 531 634 存貨 300 289 其他流動負債 184 221 其他流動資產 324 352 流動負債合計 885 1,054 流動資產合計 1,328 1,575 長期借款 351 363 固定資產凈值 2,266 2,361 應付債券 789 846 其他長期資產 251 281 長期負債合計 1,140 1,209 股本(普通股590萬股) 590 590 資本公積 218 315 盈餘公積 202 320 未分配盈餘 810 729 股東權益合計 1,820 1,954 資產總計 3,845 4,217 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 3,845 4,217
項目 | 09年度 | 08年度 | 07年度 | 06年度 |
---|---|---|---|---|
銷售收入 | 3,688 | 3,080 | 2,772 | 2,467 |
減:銷售成本 | 2,416 | 1,989 | 1,727 | 1,492 |
減:銷售費用 | 245 | 221 | 198 | 176 |
減:銷售利潤 | 1,027 | 870 | 847 | 799 |
減:管理費用 | 252 | 231 | 197 | 189 |
減:財務費用 | 109 | 91 | 84 | 75 |
減:營業利潤 | 666 | 548 | 566 | 535 |
加:營業外收入 | 120 | 108 | 110 | 50 |
減:營業外支出 | 75 | 80 | 130 | 98 |
利潤總額 | 711 | 576 | 564 | 487 |
09年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應收賬款周轉率計算公式的缺陷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同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比率。公式為: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是指企業當期主要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減去折扣與折讓後的數額,數據可取自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應收賬款餘額年初數+應收賬款餘額年末數)÷2;應收賬款餘額=應收賬款賬面凈值+壞賬準備,數據可取自資產負債表及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1、分子的缺陷。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的是本年度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次數,那麼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應該是本年應收賬款不斷收回現金所形成的周轉額,而把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作為分子有失偏頗。筆者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既包括賒銷額也包括現銷額,實質上現銷額與應收賬款毫不相干,但企業為保守商業機密
,會計報表上通常不提供現銷、賒銷金額。因此,為方便取數,把整個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不管是現銷、賒銷)列為分子未嘗不可。但關鍵是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即便全是賒銷)也僅僅是一年(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而一般很難在同一年(同一時期)全部收回現金。而且把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列為分子還暗含一種前提假設,即本年(本期)的銷售,無論哪家企業、無論何種經營狀況、無論銷售何時發生,本年(本期)都必須全部收回現金,只有這樣應收賬款周轉率才能反映本年度或一定時期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次數。這種前提假設與實際不相符,因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絕不是應收賬款收回現金的周轉額,其不能作為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子。
2、分母的缺陷。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母是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用應收賬款規模作分母非常合理。不足之處是,由於賒銷可能有票據結算,所以,應收賬款平均餘額也應包含應收票據平均餘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計算公式的改進
根據應收賬款的周轉過程,賒銷形成應收賬款(記“應收賬款”科目借方),收回現金形成應收賬款周轉額又使應收賬款減少(記“應收賬款”科目貸方),那麼應收賬款累計貸方發生額可以說是非常準確的應收賬款周轉額了,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子應為年度(一定時期)應收賬款累計貸方發生額。考慮到取數的方便,可作相應的變通處理。由“期初餘額
+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期末餘額”等式可推出:應收賬款(含應收票據)回收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期初餘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期末餘額。其中: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可取值於資產負債表及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應收賬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即本期賒銷額在報表中不能取得,但可仿照《細則》的處理以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代之,這樣便可取值於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因此,應收賬款周轉率公式應改進為: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回收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其中:應收賬款回收額=應收賬款期初餘額+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應收賬款期末餘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計算同《細則》,應收賬款含應收票據及壞賬準備。
相關條目
-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