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律
|
A | L續
|
安慰劑效應 | 盧維斯定理
|
阿爾巴德定理 | 藍斯登定律
|
暗箱模式 | 藍斯登原則
|
阿爾布萊特法則 | 垃圾桶理論
|
阿姆斯特朗法則 | 藍柏格定理
|
阿什法則 | 雷鮑夫法則
|
艾奇布恩定理 | 懶螞蟻效應
|
阿羅的不可能 定理 | 牢騷效應
|
艾德華定理 | 洛克忠告
|
艾科卡用人法則 | 拉圖爾定律
|
阿倫森效應 | 魯尼恩定律
|
暗示效應 | 拉鋸效應
|
安泰效應 | M
|
氨基酸組合效應 | 木桶原理
|
B | 墨菲定律
|
彼得原理 | 蘑菇管理定律
|
不值得定律 | 馬太效應
|
貝爾效應 | 名片效應
|
保齡球效應 | 米格—25效應
|
布里特定理 | 馬蠅效應
|
比倫定律 | 末位淘汰法則
|
柏林定律 | 麥克萊蘭定律
|
巴菲特定律 | 目標置換效應
|
彼得斯定律 | 梅考克法則
|
白德巴定理 | 摩斯科定理
|
布利丹效應 | 美即好效應
|
波特定律 | 馬斯洛理論
|
布利斯定理 | 曼狄諾定律
|
波特法則 | 冒進現象
|
布朗定律 | 毛毛蟲效應
|
伯恩斯定律 | 摩爾定律
|
布利斯原則 | 木桶歪論
|
| 名人效應
|
拜倫法則 | N
|
冰淇淋哲學 | 鯰魚效應
|
比林定律 | 南風法則
|
邦尼人力定律 | 尼倫伯格原則
|
玻璃天花板效應 | 凝聚效應
|
巴納姆效應 | 納爾遜原則
|
半途效應 | 希爾十七項 成功原則
|
貝爾納效應 | 鳥籠效應
|
貝勃規律 | O
|
邊際效應 | 奧卡姆剃刀定律
|
菠菜法則 | 奧格威法則
|
標簽效應 | 奧狄思法則
|
杯子理論 | 奧美原則
|
弼馬瘟效應 | 歐弗斯托原則
|
搬鐵塊試驗 | P
|
C | 螃蟹效應
|
長尾理論 | 帕累托法則
|
刺蝟法則 | 帕金森定律
|
長鞭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
|
磁石法則 | 破窗效應
|
磁力法則 | 皮爾斯定律
|
蔡戈尼效應 | 皮京頓定理
|
從眾效應 | 皮爾·卡丹定理
|
權威效應 | 披頭士法則
|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 攀比效應
|
超限效應 | Q
|
全球化鏈條定律 | 群體壓力
|
傳染效應 | 喬布斯法則
|
參與定律 | 犬獒效應
|
成事定理 | 青蛙法則
|
拆屋效應 | 喬治定理
|
出醜效應 | 秋尾法則
|
D | 強手法則
|
多米諾骨牌效應 | 齊加尼克效應
|
達維多定律 | 情緒效應
|
倒金字塔管理法 | R
|
定位法則 | 熱爐法則
|
大榮法則 | 柔性管理法則
|
杜利奧定理 | 儒佛爾定律
|
杜根定律 | 洛克定律
|
迪斯忠告 | 人性定理
|
燈塔效應|銳化效應
|
達維多夫定律 | S
|
德尼摩定律 | 三強鼎立法則
|
杜嘉法則 | 手錶定律
|
杜邦定律 | 水壩式經營法
|
登門檻效應 | 首因效應
|
疊補丁效應 | 生態位法則
|
等待效應 |
|
德西效應 |
|
狄倫多定律 |
|
多看效應 |
|
E | 生魚片理論
|
250定律 | 隧道視野效應
|
惡魔效應 |
|
F | 500強企業經 典管理法則
|
反暗示效應
|
弗洛斯特法則 | 雙木桶理論
|
輻射效應 | 失真效應
|
適纔適所法則
|
飛輪效應 | 史坦普定理
|
弗里施法則 | 史華茲論斷
|
肥皂水效應 | 舍恩定理
|
凡勃倫效應 | 史提爾定律
|
法約爾原則 | 斯坦納定理
|
費斯諾定理 | 矢澤定律
|
費斯法則 | “4+2”法則
|
複壯效應 | 思維的定勢效應
|
反饋效應 | 社會惰化效應
|
反木桶原理 | 蘇東坡效應
|
弗洛伊德口誤 | 森林效應
|
峰終定律 |
|
G | 聖人理論
|
| 聲譽磁場
|
光環效應 | T
|
格雷欣法則 | 同仁法則
|
身體語言
|
古狄遜定理 | 跳蚤效應
|
溝通的位差效應 | 特雷默定律
|
管理溝通論 | 踢貓效應
|
溝通無限論 | 托利得定理
|
古德曼定理 | 特裡法則
|
古德定律 | 鐵釘效應
|
格利定理 | 蛻皮效應
|
孤峰原理 | 湯水效應
|
果子效應 | 托伊論斷
|
過度理由效應 | 投射效應
|
過度學習效應 | 同群效應
|
功能固著心理 | 頭魚理論
|
感覺剝奪實驗 | 鴕鳥政策
|
| 鐵鍬試驗
|
態度改變— 糖果實驗 | W
|
感情效應 | 王永慶法則
|
共生效應 | 韋特萊法則
|
箍桶理論 | 威爾遜法則
|
烏茲納澤定律 |
|
H | 威爾德定理
|
花盆效應 | 翁格瑪麗效應
|
花生試驗 |
|
環境蓄勢 |
|
黑洞效應 |
|
蝴蝶效應 | 沃爾森法則
|
霍桑效應 | 沃爾頓法則
|
華盛頓合作定律 | 沃森定律
|
猴子理論 | 王安論斷
|
互惠關係定律 | 韋爾奇原則
|
傑亨利法則 | 溫德定律
|
海潮效應 | 無折扣法則
|
橫山法則 | 沃特曼定律
|
海恩法則 | 武器效應
|
猴子大象法則 | X
|
赫勒法則 | 新木桶定律
|
信心獲得 | 鹹鴨蛋理論
|
懷特定律 | 斜坡球體定律
|
哈默定律 | 夏皮羅法則
|
壞蘋果法則 | 西點軍校的 經典法則
|
霍布森選擇效應 | 希望效應
|
海因里希法則 | 虛榮效應
|
和諧定理 | Y
|
哈羅效應 | 羊群效應理論
|
| 亞佛斯德原則
|
J | “100-1=0”定律
|
酒與污水定律 | 魚缸理論
|
激勵倍增法則 | 影響世界的 100個定律
|
金魚缸效應 | 蟻群效應
|
吉格勒定理 | 雅格布斯定理
|
吉爾伯特定律 | 印刻效應
|
吉格定理 | 150定律
|
吉德林法則 | Yerkes-Dodson 法則
|
競爭優勢效應 | 約翰遜效應
|
監獄角色模擬 實驗 | 野鴨精神
|
棘輪效應 | 郵票效應
|
近因效應 | 優先效應
|
經驗的邏輯 推理效應 | 優勢富集效應
|
金屬切削試驗 | 延遲滿足實驗
|
K | 因果定律
|
苛希納定律 | 異性心理
|
快魚法則 | 雁陣效應
|
| 異性效應
|
| 醞釀效應
|
| 擁有效應
|
坎特法則 | Z
|
卡貝定律 | 智豬博弈理論
|
克裡奇定理 | 墜機理論
|
柯維定理 | 自來水哲學
|
卡爾岑定理 | 煮蛙效應
|
刻板效應 | 自吃幼崽效應
|
L | 自我參照效應
|
雷尼爾效應 | 自我選擇效應
|
零和博弈 | 帳篷理論
|
柯維定理 | 最高氣溫效應
|
卡爾岑定理 | 詹森效應
|
雷尼爾效應 | 責任分散效應
|
| 蟑螂效應
|
| 座椅舒適感
|
|
[編輯]
|
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
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
點評: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什麼是沃爾森法則?
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你就必須準確快速地獲悉各種情報:市場有什麼新動向?競爭對手有什麼新舉措?……在獲得了這些情報後,果敢迅速地採取行動,這樣你不成功都難。
經典案例
日本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生產雨傘的小企業。一次偶然的機會,董事長多博川看到了一份最近的人口普查報告。從人口普查資料獲悉,日本每年有250萬嬰兒出生,他立即意識到尿布這個小商品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按每個嬰兒每年最低消費2條計算,一年就是500萬條,再加上廣闊的國際市場
,潛力是巨大的。於是立即決定轉產被大企業不屑一顧的尿布,結果暢銷全國,走俏世界。如今該公司的尿布銷量已占世界的1/3,多博川本人也因此成為享譽世界的"尿布大王"。
多博川從一份人口普查報告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得益於他對市場的敏銳觀察力和及時出擊的戰略。獲取情報重要,快速對情報作出反應更重要,這就要求商家要善於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原來的思路和方案,採取相應的對策,做到市場變我也變。
1988年春季,全國鐘錶訂貨會在山東濟南召開。訂貨會開了兩天,商家只是看貨問價,就是不訂貨。然而,第三天一大早,所有上海表突然降30%以上,有的品種竟降到了一半。各廠大員們措手不及,紛紛打電話回廠請示,又是開會研究,又是報告請示,待決定降價時,已過去了好幾天。晚了,上海人早把生意給做完了。憑藉自己對訂貨商家只看不買的游移態度,上海錶廠馬上想出了以降價應對的策略,並快速付諸實施,最終實現了鐘錶訂貨會的一枝獨秀。其他廠家由於反應遲鈍,就只有事後反悔的份了。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前夕,廣東"健力寶"的決策者們感覺到這是一個重大的促銷機會。通過種種努力,"健力寶"被中國體育代表團作為首選飲料進軍奧運會。中國健兒首次在奧運會上取得的輝煌成績,也為"健力寶"贏得了一塊"金牌"。日本《朝日新聞》首先刊出了題為《中國靠"魔水"加快出擊》的奧運專電。隨後,華文《紐約日報》、《聯合早報》等世界級報刊先後刊載盛譽文章。"健力寶"被譽為"東方魔水"而名聲大噪。世界各地的華商
紛紛前來訂貨,希望為祖國的名牌產品走向海外助一臂之力。健力寶及時抓住了機會,巧妙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大成功。與他們相比,許多管理者在市場發生變化,面臨新的商機時(這是對商家最重要的情報),要麼反應遲鈍,錯失良機;要麼墨守成規,不屑一顧,把一次次成功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因此,要切記隨機應變,把握住每次機會,幸運之神就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在與競爭對手的征戰中,情報尤其重要。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自己處於優勢,怎麼都能將對手擠出競爭領域,這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關鍵是很多時候都是勝負難料的,在對擊敗競爭對手根本沒有什麼把握,市場也看不出來對自己的公司多麼有利時,怎麼辦?精工舍鐘錶公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妙的案例。
20世紀60年代以前,歷屆奧運會的計時器供應權都被瑞士名錶行歐米茄公司壟斷。1960年,國際奧委會將1964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交給了日本。日本精工舍鐘錶公司看到了這是一個對歐米茄發動攻勢的機會,於是要藉機對其發起進攻。為深入瞭解自己的對手,精工舍派出了一隻高素質的"間諜"隊伍對歐米茄的計時器進行了偵察。他們發現,歐米茄公司的計時器都是機械表式的,誤差較大。要想戰勝歐米茄,就必須在減少計時器的誤差上下功夫。精工舍對症下藥,組織了大批研發人員開發一種誤差更小的計時器。終於,不久以後,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951Ⅱ石英錶研製出來了。這種計時器每天的運行誤差只有02秒,而歐米茄的計時器誤差則在30秒以上;與當時類似於小卡車大小的計時器比較起來,951Ⅱ石英錶只有3千克,已經夠輕巧了。
951Ⅱ石英錶的這些優勢很快贏得了國際奧委會官員的認同,不久,他們就做出了將1964年計時器供應權交給精工舍的決定。精工舍終於取得了在計時器上對歐米茄的競爭成功!
管理啟示
精工舍的成功得益於自己對競爭對手的全面瞭解,和針對其弱點進行戰略突破的策略。它的成功,給我們以不小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