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網站:http://www.eni.it/
目錄
|
義大利埃尼集團(ENI)簡介
埃尼集團,全稱為國家碳化氫公司,(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簡稱:ENI),埃尼集團是義大利政府為保證國內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於1953年2月10日成立的國家控股公司,埃尼集團是義大利第二大國家控投集團公司,是世界第七大石油集團公司。其前身是1926年成立的阿吉普公司,即義大利石油總公司。埃尼集團)是目前世界第八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在19%年美國《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列第58名,在世界大煉油公司中排第8位。1992年埃尼由國營企業改製為股份制公司。
埃尼集團曾經是義大利兩大國有企業集團之一,目前在全球70餘國家有分支機構
,雇佣人員7萬餘人。埃尼集團是世界最主要的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1992年埃尼由國營企業改製為股份制公司而上市。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與開采,石油煉製和油品營銷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及油田的工程承包與服務。
埃尼集團擁有包括阿吉普(AGIP)石油公司在內的300多家公司,擁有雇員8.6萬人,總部機關約1000人。公司設立6個職能管理部門,即人事組織部、財務部、國際事務部、條法部、辦公廳和計劃與控制部。公司擁有13個專業公司,分別負責油氣生產、銷售、供應以及工程建設等業務,並實行自主經營。1995年公司總資產為608.46億美元,營業收入為367億美元,凈收入為27.3億美元,1995年擁有石油儲量3.29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3060億立方米;石油產量為3060萬噸,天然氣產量為219億立方米。
經營範圍:以油氣勘探開發、煉油、石油化工為主,兼營機械、冶金、工程建設、金融等多種業務。
作業區域:埃尼集團的經營活動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各種業務分別由各專業公司負責進行。
埃尼集團發展歷程
兩口油井起家
- 1860年,在帕爾瑪省的奧扎諾阿基利·堂採利公司鑽了兩口32米和45米深的油井,獲得日產25公斤的產量。這是義大利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起源。
- 1926年,義大利組建了阿吉普公司AGIP(義大利石油總公司)。這個時期義大利也制訂了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政策。
- 1953年,義大利組建了埃尼公司,創辦資本為11億美元,為國家控股公司。其意圖是將義大利能源部門所有業務集中在一個實體內,以制訂並執行義大利的能源戰略。
導致歐佩克產生
- 1957年,埃尼集團在伊朗獲得石油租借地,與伊朗的利潤比例為75:25。
- 60年代又陸續在中東十幾個國家獲得合作經營油氣開采和加工業務,經營範圍逐步向多種經營發展。租借地這種方式一改戰前發達國家石油公司對產油國的強硬態度,使得這些國家在發放勘探和開髮油氣的許可證方面有更大的決策權,也因此獲得了相比於過去更多的利益。這一新的合作方式,最終使得石油生產國組建了歐佩克集團而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能源勘探和生產。發達國家開始以更平等的方式與石油生產國達成協議,是從義大利的埃尼開始的。
- 70年代,兼併了埃加姆礦業公司後,又從中東、阿爾及利亞和北海獲得大量石油資源。
- 1981年,與中國化工部化工研究總院簽署了中意合作研究開發協定書,雙方在石油化工與合成材料領域進行合作。
- 1989年,與蒙特愛迪生公司合資,創辦埃尼蒙特公司(Enimont ),兩家各控制40%股份
。*1990年,蒙特愛迪生從埃尼蒙特退股。
- 1991年,埃尼蒙特改名為埃尼化學公司。1992年,埃尼轉為股份制公司。
- 1993年,改製後的埃尼公司剋服重重困難,扭虧為盈,凈利潤約246億美元。
- 1995年,埃尼公開發行12億股票,相當於股本總額的15%。同年底,埃尼股票在義大利、紐約和倫敦的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 1995年,與美國聯碳公司達成協議,在歐洲成立對半合資的聚乙烯合資企業。
- 至1996年,埃尼的業務範圍涉及五大洲84個國家。
EMI經營權略
集中優勢發展核心業務,保持競爭優勢
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埃尼十分重視上游業務的拓展,投資也繼續對此傾斜,1996年的投資額較上年增長16%。投資額的90%用於石油和天然氣。主要投資項目包括:北海、埃及、剛果和亞得利亞海上油田的開發,義大利國內和國外有發展潛能地區的勘探;延長TransMed大然氣管道及傳輸網等。目標是道下世紀初,年產量超過6000萬噸油當量,使其儲量與產量之比與主要競爭對手保持平衡。
主產市場適銷產品,保持已有市場,發展國外市場
為了提高煉油產品的質量,對煉油廠新增加氫裂化裝置,並對粗柴油脫硫裝置進行了改造,以改進煉油工藝,優化潤滑油的產品結構
及開發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燃料和新型瀝青。同時實現銷售網路化,為特定用戶建立定向設施,降低批發銷售的成本。鞏固公司在德國、奧地利,西班牙和瑞士的市場地位,發展匈牙利、捷克和波蘭等國的市場。
組織機構的調整
- 由董事長任命,組成審計委員會,監督集團的管理工作。
- 精簡集團機構,包括減少一定數量的公司
- 減少董事人數,制訂任命準則,任命自己培養的專家,最大程度地使用現有的人才資源。
降低成本,提高主產率和投資效益
面對充滿危機和競爭的國際市場,埃尼正通過重組,將資金集中到埃尼已擁有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進一步精簡機構,裁減冗員,降低生產成本,以便更好地邁入新的世紀。
資金實力、投資動向及建設項目
1、資金實力和投資項目
埃尼資金實力雄厚,儘管1994年投資額有較大幅度的回落,但1995年又開始回升。1996年埃尼的投資額為74320億裡拉,比上年增加了4.31%。表20給出了埃尼1992~1996年分類投資的情況。
根據埃尼的經營策略,它用於石油勘探開發和天然氣供應、運銷方面的投資比較多。同時關閉了一些非核心業務的裝置,結束虧損業務,使生產裝置合理化。 1995年,埃尼結束了精細化工業務,關閉了部分纖維業務,並將其1986年與ICI公司
合建的聚氯乙烯合資企業中所占股份,從50%減少到16%:此外還轉讓了70%的洗滌中間體業務。1996年初,埃尼出售生產對苯二甲酸、聚酯的Inca lntemational公司80%的股份。
2、在建及計劃項目
在勘探開發方面,在亞得利亞海及大陸發現了新天然氣田,將通過合作開發4個油田及25個油井,使油氣產量將達7600桶油當量/日,然後逐步增加到 8300桶油當量/日。在阿爾及利亞,埃尼與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Sonatrach合作,開始在BirRebaa (埃尼擁有49%股份)的油田開采石油, 1995年底產量為46000桶/日,以後將逐漸增長。2個甲烷貯罐正在建設中,將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交付使用。
ENI在中國
1958年,埃尼開始與中國交往,按協定向中國提供肥料與合成橡膠。80年代,埃尼與中國交往日益密切。1980年參與中國的石油勘探與開發。以後幾年,埃尼與北京化工研究所、中國石化總公司、燕山石化公司、中國化工部等就合成橡膠的技術開發。石油化工與合成材料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1983年,埃尼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共同合作,在中國南海共同進行石油的勘探和生產。埃尼在此合資集團中占163%的股份。
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地位的日趨重要,而成為各國發展海外業務的重點。
1992年,埃尼為中國吉林化工集團的10萬噸/年a-醇工廠承擔部分設計和工程建設工作。同年,與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簽訂3800萬美元的合同,在茂名石化公司建一套10萬噸/年乙苯/苯乙烯裝置。 1994年,埃尼與江蘇合作,建立太倉埃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800萬美元,年產Carbofuran農用殺蟲劑1000噸。
1995年,埃尼完成在南中國海兩個重要油田(HZ32. 2和HZ32.3)的建設,已於1995年底投產,產量為300萬噸/年。1996年8月,埃尼獲得了在塔里木盆地的第14合同地塊,至今在中國獲得的區塊總面積已達4萬平方公裡。
1997年3月,埃尼獲得南京化肥廠項目的合同,日產1000噸合成氨/1750噸尿素,並提供相應的專有技術。工程服務,工程監督與關鍵設備的採購。5月,埃尼簽訂了一項關於從陝西到廣州煤氣水漿運輸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協議。6月,埃尼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專門為在中國境外共同開展石油上游項目而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各占50%股份)。
目前,中國在埃尼集團業務規劃中處於重要和優先的戰略位置,它將繼續在中國:
- 發展和鞏固油氣勘探與開發。
- 參與天然氣發展項目,包括取得氣田開發權、參與天然氣進口、國內分銷和下游業務的戰略項目。
- 適度參與石油下游項目的開發。
- 鞏固埃尼集團在化肥領域已獲得的領先地位,並積极參与計劃中石化項目的工程服務,與管道鋪設及煉油廠工程。
埃尼在中國北京和上海設有辦事處。此外,在深圳蛇口有阿吉普(Agip)公司的代表處;在香港有阿吉普石油和埃尼化學公司的代表處;在庫爾勒有阿吉普公司代表處。
埃尼集團大事記
2008年1月11日,義大利能源巨頭埃尼集團(Eni SpA)在倫敦宣佈以17.36億英鎊(約合33.9億美元)購得英國石油勘探開發企業布倫能源(Burren Energy)77.42%的股權。[1]
2008年8月1日,義大利埃尼集團(Eni SpA)首席執行官斯卡羅尼(PaoloScaroni)稱持有葡萄牙石油公司GalpEnergia33%的少數股權並非長久之計,表示最終或者收購其餘股權,或者賣出所持股權。葡萄牙政府於7月31日單獨表示將出售其剩餘的7%Galp股份。[2]
參考文獻
- ↑ 義大利埃尼集團購得英國布倫能源公司 .財經網.2008-01-14.
- ↑ 埃尼集團稱持有Galp33%的股權並非長久之計.世華財訊.2008-8-1.